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0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在进行创作时,一直受到自己民族身份的影响。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和"信仰"。由于犹太教正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贝娄也遭遇到了在美国生活的犹太人的普遍困惑。本文旨在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  相似文献   
13.
对许多国人来说,留学中东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儿。的确,以色列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与这块土地密切相关。因此,宗教的纷争,再加上现实的巴以冲突在国人心中造成了不安全感。然而,半年多的留以生活改变了我对这块土地的看法。我在国内学习犹太文化史,列这里亲身体验犹太人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意义非凡。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因此,  相似文献   
14.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人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弗洛姆都是犹太人,他们都从犹太家庭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受益匪浅。爱因斯坦的成就,就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有关。这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对他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待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休憩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也  相似文献   
16.
雷娟 《陕西教育》2010,(5):62-62
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犹太人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犹太人以教育传承民族苦难和文化。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千年流而不散.最终在故土立国。  相似文献   
17.
据说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的时候,曾经伫立门前长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大约半年前,我也曾站在北京街头掂量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如果买盗版书不会被工商抓住,为什幺还应该去买正版书?”思考的结果是,少年维特根斯坦隐瞒了身为犹太人的事实,而我则花10元钱买下了盔版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荣华 《天津档案》2007,(8):43-43
这是一段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200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出版了画册《犹太人在中国》,拉开了新世纪深入研究近代外国人历史的序幕。这本画册一经问世,就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欢迎,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撤尔、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等各国许多政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盛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在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雅克·德里达,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解构理论.无论在哲学界还是文学界,没有人可以忽略雅克·德里达的作品,“解构”已经成为政治、历史和法学以至文学学科领域的核心词.雅克及其解构理论波及面甚广,德国《明镜》杂志在1992年将其贬为“精神之毒”,影响力甚巨.如今抛开雅克的解构理论,我们真的了解雅克本人吗?日人高桥哲哉的《德里达:解构》(后文简称高著),对此作出了否定回答,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雅克.  相似文献   
20.
文锋 《世界文化》2007,(2):22-23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1993年拍摄的巨片《辛德勒名单》,触动了全世界对纳粹暴行痛苦记忆的神经,同时也使“辛德勒”成为了二战时期冒险拯救犹太人生命的不同国籍人士的代称,例如当年从毒气室中解救出数千名犹太人的爱尔兰牧师奥弗莱赫蒂、为大批犹太人办理赴中国签证的二战时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等。而拯救犹太人数量最多,自身也最具悲剧色彩的“辛德勒”,则非瑞典的瓦伦伯格莫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