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6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孙江 《现代语文》2006,(5):68-68
老舍在《答复(茶馆)有关的几个问题》一中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有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高明的艺术家总不断地致力于艺术的探究与创造,在探索中奉献出自己的艺术精品。老舍在《茶馆》的艺术创作中所作的“新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中外观众与评论家的热烈赞誉。《茶馆》不愧为中国话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92.
吴琼 《东南传播》2017,(12):33-34
纵观2017年国庆档期的多部影片,有成龙主演的中英合拍动作片《英伦对决》、有王晶导演的犯罪动作片《追龙》、有李晨首次执导的空战剧情片《空天猎》、有大鹏导演的喜剧片《缝纫机乐队》。在这些影片中,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铁拳》在上映首周突破10亿票房,最终以14亿票房成为了2017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这是继《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之后,开心麻花第三次出品的,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这部电影不但获得了2017年国庆档期票房冠军,而且似乎在票房数字上也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而这种现象背后,话剧IP电影所带来的火热票房现象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3.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运动对余上沅和他发起的“国剧运动”具有根本影响 ,促使余上沅试图仿效爱尔兰话剧运动对传统的执著追求 ,而试图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话剧形式  相似文献   
94.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着理智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内容,学生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在语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尽量地融合进美术、话剧、诗歌等艺术,给学生一片完整的天空,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焦菊隐先生的“心象说”和“话剧民族化”作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心象说”的核心意义以及“话剧民族化”的形成过程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96.
新闻一束     
《文学教育(上)》2008,(17):158-159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质疑“80后”写手;金庸《鹿鼎记》将首次登上话剧舞台;《生死疲劳》获长篇小说“红楼梦奖”;《龙图腾》获得“霍尔拜恩奖”;余秋雨老宅将成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7.
1928年,中国的话剧有了自己的独立命名,并被沿用至今。在中国话剧的传播链务上已经由留学生——新式学校学生发展到走向大众的阶段。本文选取一个社团、一个人和一部作品来论证1928年的中国话剧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话剧都正在由精英向大众进行反哺。  相似文献   
98.
关于话剧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辛亥革命前夕,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  相似文献   
99.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睿智而富寓激情的民族性,语言极富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称的话剧《茶馆》,就体现出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因这种语言魅力而反映出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这一艺术真谛。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开口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出极其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0.
抗战前期,云南话剧运动发展势头迅猛,其目的主要是宣传和募捐。抗战后期,话剧舞台上抗战与宣传,募捐与口号逐渐平息下来。在物价高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争取观众、维持演剧成本和演员生活,剧团暂时放弃了抗战宣传的目标,上演了大量"与抗战无关"的话剧作品,话剧运动走上市场化进程。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对抗战后期云南话剧的市场化进程进行详细梳理和论证,借此可为抗战时期云南话剧运动的研究带来更多思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