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相似文献   
22.
正在元代王冕以前,印章的制作分为两步,先由专业人员写好印稿,再将印稿交给专业刻制的工匠制作。在那个年代,印章的材质多为质地较坚硬的金属和玉石,一般文人无法刻制。由于工匠的文化素质不高,有时很难理解、把握印稿的意图、笔墨情趣,更难以把握精微的金石意味和韵致,由此促使了文人自己篆写印稿,自己刻制印章。王冕就是自篆自刻的开创者。王冕,字元章,是元代的书画家和诗人。他好读兵书,满腹经纶,但一生都  相似文献   
23.
[附文章最后一段]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课堂实录]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  相似文献   
24.
[附文章最后一段]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课堂实录]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  相似文献   
25.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墨梅》这首题画诗,将诗与画融为一体。如何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这就必须关注到文本解读的多维视角。古诗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因其离儿童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其文化的视角,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对话,寻语文的情调与性灵,更要从儿童的视角把握文本的精髓,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带领学生进行精神的穿越,方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相似文献   
26.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4 课二、教学目标(I)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3)了解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明晰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27.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且目前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比其他学科难度大,原因在于语文教材承载的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要教好语文课不仅要求语文老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准确把握语文的教学价值。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其《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认为: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28.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少年王冕辍学放牛和自学画荷两件事,表现了他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形象。全文仅960余字就介绍了王冕18年的成长经历,结构清楚,语言凝炼,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29.
一、沉入文本:明主旨,抓“教眼”,构主线 (一)三个“走近”明主旨 (1)走近作者。课文改编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该文刻画了一个淡泊名利、嵌崎磊落的文学家王冕的形象。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0.
冉胜军 《科教文汇》2008,(22):224-224
《墨梅》是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借物抒怀,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墨梅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气节和品格,即淡然清气和傲然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