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延安知识分子中,王实味属于为人孤傲耿直、为文尖刻偏激一类,从40年代初延安文艺界短暂的启蒙思潮来看,王实味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远不及丁玲、萧军、艾青、何其芳等人,但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在王实味事件中,人为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历史的选择亦不容忽视,每当它需要一个新角色时,就会有人迅疾地出现。  相似文献   
12.
延安文艺整风是党当时政治利益的需要,也是当时环境所致,总体是正确的;王实味事件是王性格使然,与其同路人推波助澜极相关;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的学术、思想、政治三者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知识分子政策颇具反思价值。文章旨在探究延安文艺整风前鲁迅风杂文风潮形成的基础因素,说明丁玲在鲁迅风杂文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策动作用;分析王实味与鲁迅风杂文的关系,探求王实味文学与政治理想追求中与延安政治意识形态建构过程的暗合与分离的历史状态。  相似文献   
13.
高锐娜 《档案》2014,(6):28-32
正一郑织文是当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学生之一。她的一生,也是这段革命历史的一部分。郑织文出身于河南省鄢陵县一个世代做官读书的家庭。她的爷爷晚清时期在鄢陵做官。父亲郑锡田曾两次考中光绪庚子辛丑并科副榜,后就读于天津政法学堂。他关注时局,勤奋好学,几乎遍读当时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所有书籍,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后追随孙  相似文献   
14.
《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一书以其深刻立意与缜密思辨带领读者在特殊年代的文化生态中徜徉,既填补了学界的空白,也为后续研究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再读王实味     
牧惠 《东方文化》2001,(6):105-109
在书店偶然见着《王实味存》(朱鸿召编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顺手买了回来翻翻。王实味总算是彻底平反了,他根本不是什么“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也不是“反革命托派分子”,什么“反党五人集团”更是无中生有乱扣帽子。人头不是韭菜;但是,从抓“AB团”到“革”,多少根本不是什么反革命的革命被康生和康生式人物夺走了生命,剥夺了他们继续为革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机会!曾记得,当年被打成“三反分子”时,想到自己将被开除党籍、取消革命的资格,一度痛不欲生。革命  相似文献   
16.
王实味的悲剧是由时代和性格造成的,悲剧本身是一个“贡献”,同时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贡献。《休息》中的人物黄秋涵是一个多余人,想有作为又无所作为。小说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其精神内涵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示了其心路历程,即求生意识、平等意识、忧国意识和孝悌意识。充分表达了身处五四落潮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心境和在这种心境压抑下的绝望情绪。这一形象丰富了现代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