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姜莹 《科学中国人》2007,(5):113-115
863倡议人: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高技术局高级顾问,我国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22.
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历史——浙大西迁历史,一直是被漠视或遮蔽的,甚至它的"实物材料"——历史遗址、遗迹,大部分已被拆除和改变。然而,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联结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23.
21世纪即将来临。翻开20世纪的中国科学史,你会发现一个闪光的名字——王淦昌。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首届毕业生、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对核科学技术有多面的重要贡献;他的科学生涯,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壮大密切相联。1995年1月12日,王淦昌与钱学森、黄汲清、王大珩一起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  相似文献   
24.
金科 《今日科苑》2009,(9):73-75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核袭击,建立以天空为基地实施全导弹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美国里根政府提出了新的"战略防御计划",也即"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的实质既是军备发展计划,又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它的出台,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时代即将到来。"星球大战计划"一出笼,立即在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不甘示弱的世界各国纷纷作出反应,西欧18国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制定了"今后十年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挤压下,中国的科学家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不得不考虑中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竞争能力以及发展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25.
这是一套科普读物,包括王淦昌《无尽的追问》、贾兰坡《悠长的岁月》、郑作新《与鸟儿一起飞翔》、苏步青《神奇的符号》等。该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领域享有崇高威望的知名学者,而且大多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他们以自己的经历为榜样,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求学、做学问乃至做人的故事,从中可以读出他们坚强奋斗的历程以及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6.
虞昊 《中国科技史料》2002,23(4):287-293
王淦昌(1907-1998年)是一位实验与理论兼长的难得的物理学家,在科学和教育上贡献卓绝,这与一代宗师叶企孙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关系,1930年到1931年,叶企孙(1898-1977年)与王淦昌同在德国学习完全相同的近代理论物理课程达一年,这一未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对了解王淦昌的成才很有价值。作者提供了有关的史料及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27.
28.
柴静 《生活教育》2011,(5):59-62
一回来的飞机上看书,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儿,我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很少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29.
科苑辑 《金秋科苑》2011,(16):65-68
小邓要参加"放炮仗" 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刊出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个像宝石一样在矿脉里埋藏多年的名字发出了巨大的光芒。邓稼先1950年从美国回国,与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起,参加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当时才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  相似文献   
30.
对王淦昌抗战时期科学工作的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淦昌抗战时期科学工作进行了几点补充研究。(1)王淦昌《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一文遭《中国物理学报》退稿,原因在于其时正值《中国物理学报》停刊。(2)王淦昌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万有引力与核子力的关联性》、《物质“创造”的模型》、《关于中微子的质量和中子的放射性》、《寻找同位素的新方法》。(3)回顾核乳胶照相技术发展历程,说明王淦昌《关于宇宙线粒子的一种新实验方法的建议》中的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试探阶段上,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尚不是一个普遍接受和准确的粒子探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