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379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178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3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文化具有召唤、昭示的强大功能。当一个人具有文化觉醒,意识到主体的独立存在和能动的价值追求时,他就削弱甚至逃离了肉身的束缚,能够在精神的海洋里饱汲人类一切优秀文化营养,用文化的力量改造自身、塑造自我,避免原始本能的侵袭而具有社会化人格。  相似文献   
162.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它的历史内涵为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仁者爱人的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和开创博纳的创新精神;它的现代性特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赋予的更加科学理性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主体性建构,依赖于精神自觉、精神自信和精神自省三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3.
164.
《文化学刊》2010,(3):114-114
<正>王丰在《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大学精神是现代化过程中人的自我觉醒的产物,是文化启蒙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它深藏于"大学"之中,确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不同阶段的社会情景中不断地变化和  相似文献   
165.
张巧 《美育学刊》2021,(2):78-83
在中西方绘画史上,肖像画发展的程度截然不同,作为西方绘画主要类型的肖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没有独立的位置。可以说,“肖像画的诞生”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只有足够成熟的现代化社会才能为其提供存在的普遍性条件——自主性精神。通过比较中西肖像画所植根的文化系统,可以展现肖像画作为现代性的文化表征所包含的双重性,它既显示了其所植根的那种普遍性的条件——文化现代性,同时也展示了现代性的自主化精神在艺术中的内在化——审美现代性。可以说,肖像画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表征了普遍的现代性精神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同源共生。  相似文献   
166.
167.
武术的现代性问题是中国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典型缩影。从社会史的视角,将近代武术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与分析。研究发现:晚清政治变革与社会流动所带来的社会转型是武术现代性起源的重要动因;不同面向的政治参与,为武术现代性演进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强化了习武人群体在现代政治参与中与时俱进的意识;新文化思潮的兴起,进一步促进武术向科学化、文明化发展;武术的现代性历程,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也体现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武术的现代性是被动接受与主动选择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扬弃继承中推动武术文化的转化创新。  相似文献   
168.
本研究认为,若想探究听觉媒介的技术政治,需紧扣现代听觉媒介与听觉的关系,对听觉媒介的社会塑造、政治使用与公民性建构等问题做出寻索和回应。依此脉络,本研究将在“作为方法的媒介”思路指引下,立于广播媒介本体并给予其听觉向度的高度自觉与体认,试图通过对早期无线电广播技术史的简要回顾与讨论,意欲追问:作为一种听觉媒介,广播在塑造现代听觉习惯时,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听觉经验?又形构出什么样的现代主体?在此过程中,广播与现代社会政治组织和主体性生成之间又展露出何种关系?研究认为,立于听觉维度,对广播的国家制度建构、广播所塑造的集体与个体人格,以及广播与共同体建构等议题的讨论,将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广播的结构性特质,及其所指向的现代听觉媒介的技术政治。  相似文献   
169.
早期游荡者是19世纪巴黎的产物,他们对现代性有一种欢呼的心态与强大的自信,寻求着"现代生活中史诗性的一面";波德莱尔定义的游荡者是一个创造自己美学世界的君王,在自我的消散与凝聚中摇摆;本雅明塑造的游荡者以怀旧为主导性姿态,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商业文化;消费时代以来,游荡者概念渐趋被"游荡性"取代。概而言之,存在着一个以都市审美为核心的游荡者概念圈:最里层的是"漫游者的崇高偶像",最外层的是处于游荡状态的都市人,中间则是由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变过程中由于对立面的变化而产生的由私人性游荡者向公众性游荡者转变的文人群,他们承受着诗意激情与生存困顿的持续冲突,并不断发生转变。贯穿三者的是"不断寻求新的感觉、空间与风格"的游荡性。  相似文献   
170.
羽根的觉醒     
上期我们介绍了谢赫在农心杯第二阶段的两局棋,其后谢赫又连胜三局,后面的进程朝着人们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 日本围棋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给大家的感觉是已经沦为了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尽管中、日、韩三国争霸的格局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