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883篇
科学研究   173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382篇
文化理论   74篇
信息传播   4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51.
中国女性文学史中有一种特有的现象:娼妓文学。薛涛和温琬则分别是唐、宋两代娼妓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她们二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以期深入到娼妓诗人丰富而又活跃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情,她们的灵魂私语。  相似文献   
152.
1 中国目前的海岸线 ,北起鸭绿江口 ,南迄北河口 ,长达 5943海里 ,自古即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 ,然而海洋并非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虽然徐福探东海、郑和下西洋 ,这些传说与历史无人不知 ,中国文学的墨水里却少海蓝。相反 ,苏武牧于北海 ,张骞通于西域 ,却在诗中留下不少白雪、黄沙。尽管如此 ,我们的祖先对神秘的海洋仍是十分向往。孔子曾叹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庄子也海话夸夸 ,说什么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怒而飞 ,海运徙于南冥云云。传说认为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其状如壶 ,又名三壶山。…  相似文献   
153.
一、美在主题.<致橡树>是舒婷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首诗,写于1977年.我认为这首诗美在主题,它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诗人坚定地提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站"而不是缠绕或靠在一起.这就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4.
中国是诗的国度,除在文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典诗歌之外,还有一类不为文学史家 所注目、名不见经传的通俗诗。唐代通俗诗可以从社会阶层属性、意识形态特征和语言 形式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5.
王林 《现代语文》2006,(11):30-31
元稹的妻子韦丛,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韦丛却离他而去。元稹悲不自任,为妻子写下诸多千古绝唱的悼亡诗。由于对元稹的生活品节后人多有争议,因而对其悼亡诗情感的真挚与造作、情缘真伪后人一直争论不休。孟子曰:“以意逆志”;鲁迅先生也强调:“解读作品要顾及作全人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我们要想正确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就必须体会、触摸其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潮诗”运动曾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对新潮诗进行艺术形式及意义内容上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新潮诗”虽然锐劲十足,却缺少传统的支撑,显得“没有意义”。尽管理论界从后现代主义为它找理论根据,它还是很不争气地匆匆衰落了。这一现象说明,文学艺术的生长和存在是有其自身的文化土壤和艺术规律的,盲目模仿或故弄玄虚,都不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7.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8.
王灼诗文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王灼的《颐堂先生集》完本近六十卷,今存五卷不足。前人对王灼的佚诗佚多有搜辑,近年北京大学之《全宋诗》、四川大学之《全宋》所收王灼诗最为完备,但亦收罗未尽。本钩稽历来诸家漏辑的王灼诗、十二篇。  相似文献   
159.
160.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