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1237篇
科学研究   566篇
各国文化   106篇
体育   877篇
综合类   439篇
文化理论   143篇
信息传播   364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1139篇
  2009年   1082篇
  2008年   1484篇
  2007年   1053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829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这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大理论工作者遵循中央的要求,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本刊从本期起开辟"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专栏,陆续刊登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962.
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困难是觉得没有值得写的题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是要在自己心里发掘,不要片面地去外边寻找。因为文章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963.
李文奎 《贵州教育》2008,(16):14-15
贫困山区的学校,硬件建设在国家的扶持下基本上得以解决,图书资料相对较丰富,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有相当数量,并在一定领域投入使用.但足,会操作,能有效使用和长期使用的教师如数家珍.绝大部分教师还处于观望状态.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桎梏着他们的手脚,"恋旧"情结和经验主义还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大胆尝试的想法有待激活.他们还需要跨过一个坎,实现飞渡,则需要"老斑羚"的尝试精神,斑羚群,在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有过惊慌,有过试探.……  相似文献   
964.
术数是《周易》的一个分支,本文以六壬作为术数的代表探讨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模拟机制,以期利用这一形式系统指导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5.
老实要吃亏     
有人戏言: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富了投机倒把的,提了吹牛拍马的,树了弄虚作假的,苦了奉公守法的。在这戏言中却也着实反映了一些现实。难怪这世道吹嘘滑溜的人能步步高升,老实本分的人却屡屡受挫。老实人注定是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在市场里,凭良心做生意的商人用好材料、好技术制造  相似文献   
966.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关于“语码转换”的概念,然后提出本文遵循的“语码转换”的概念。第二部分旨在从协调人际关系的要求、遵守社会规约的需要及顺应语言现实的要求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67.
谢光跃 《吉林教育》2008,(13):73-74
新世纪的教育,究竟该怎样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在今天滞后的现实约束和现实状态中寻求切实可行的突破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关键在于班级状态的主体性目标设计与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968.
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当今的中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的夹缝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三个世界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69.
民生新闻的出现,让草根阶层获取了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民生新闻的定义和内涵,深入剖析民生新闻在实践操作中所出现的发展偏差,并以理性的视角,从宏观上看待民生新闻的现实走向,以期能对民生新闻的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70.
《教师教学用书》(高语第三册)对《泪珠与珍珠》的思想意义有如下分析:“琦君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尽管琦君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思乡怀人之作,而这一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