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3篇
教育   1555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教养的绝对规定性具有普遍性,它必然要求扬弃个体的特殊性;道德教育则是对特殊性加以琢磨,使其扬弃个体的自然性或直接性。具体而言,道德教育就是要扬弃个体的特殊性最后达到普遍性,使个体呈现出教养的德性和修养两种外部表现形态。道德教育绝对本质是通过教育使人获得解放,解放的重要表现形态则是使人获得教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也就是成为一个有德性和有修养的人。为此,教养是道德教育重要的概念,同时教养的获得呈现了道德教育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12.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欣赏、分析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专业作曲家创作的科目。在对古今中外数目众多的、具有一定思想性和美学价值的音乐名著的审美实践的同时,既使学生获得艺术的美感享受,又促使学生在音乐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使他们对音乐作品和内容形式的积极自觉地感受,培养他们分析音乐语言及其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的能力,以帮助其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开阔艺术视野,为达此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启发学生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意境。  相似文献   
913.
当代教师德性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还不一致,现有的界定显得随心所欲;关于教师德性缺失的原因多归纳为制度缺失、环境不良和教师自己放弃德性修炼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德性,学者们提出了制度德性建设、外在条件培育、教师自我努力和实践、闲暇生活建构等对策。当前已有研究琐碎而零散,大多从规范伦理学视角对教师进行规训和说教,不太注重对教师道...  相似文献   
914.
德性知识论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论哲学家,扎格泽博斯基更是个中翘楚。她将"德性"作为知识论的核心,对德性知识论进行发展,并提出范例主义德性理论。她试图解决德性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来自怀疑主义对德性知识论整体的挑战,以便为知识寻找更为稳固的基础。尽管她并没有有效解决知识论的主要难题,但仍然不失为通向知识的希望之路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15.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尤其是市场经济观念无限侵入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及所承载的使命前所未有。在对广州市10所完全中学德育现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德育的重要度与重视度的有机统一、改进德育教材内容的内容设置、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有效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是中学德育回归德性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916.
正班主任工作有条件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观察,与学生交往互动频数大,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在认知学习之外的情绪、情感方面的了解以及给以关怀的时空条件更有主动权;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多元,处理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事务多,就像全科医生、综合医院面对疑难杂症多、病例多,如果有心,必然经历锻炼磨砺大;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灵活、有张力,考验着人的才华机智;班主任对班级团体精神氛围及其是否体现教育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917.
李莉 《现代教学》2014,(9X):33-35
<正>一、问题提出在谈到设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的目的时,鲁洁教授指出,教育从不同方面促进人的美好生活。学校教育设置了各门课程,它们各自从不同方面进行这种"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为学生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课程,这是它们所要承担的特殊任务。[1]经过多年的努力,许多学生在德育课堂通过"回味"生活中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怀、同伴相处的  相似文献   
918.
大学德性作为大学文化的价值内核,合理地安排着文化秩序,引导着文化的价值追求,规范着文化的生成方向。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很难独善其身,其德性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冲突激化而缺失。要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重构大学的德性。  相似文献   
919.
在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中,墨家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均为后来者研究伦理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前者以"天下之治"的宏伟目标作为其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后者的"德行论"以一种自由独立的态度来阐发城邦人生的追求。两者的伦理内容都对"爱""义和公正"有着非常相似的阐发,但在细节的论述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着,而且俩人的身份背景亦是他们思想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0.
正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新形势下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1月北京召开多次相关会议,官学两界都表示"将按照中央要求,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产生活、教育教学和精神世界"。然而当前人们主要聚焦于核心价值观的外在社会形态——价值原则,而未深入内在心理状态——价值品质。2014年1月4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呼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实这个融入的过程也就是石中英近年来领衔的"中国价值教育联盟"所大力推动的工作,即价值教育。价值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孕育价值品质,故有必要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