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27618篇
科学研究   1129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598篇
综合类   674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83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1153篇
  2014年   2784篇
  2013年   2317篇
  2012年   2493篇
  2011年   2767篇
  2010年   2236篇
  2009年   2056篇
  2008年   2724篇
  2007年   1667篇
  2006年   1087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1053篇
  2003年   881篇
  2002年   896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古诗鉴赏要从理解全诗、明确方向和掌握一定的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对高考考生的复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2.
12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美术课程性质的核心定义为“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观察感知法是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演”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时,通过媒材观察、临摹观察、分析观察、动态观察、细节观察等方法,对美术技能和美术创作过程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图像识读、艺术表现、审美感知、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4.
125.
学校情景中的理解是在学校内部生成的教育理解现象。理性认识的工具性是其基本性质,追求真理与趋向善性有机结合、自我占有与超越异己高度并举、张扬智慧与浓厚情感相得益彰、理论价值与实践效益密不可分是其基本特性,师生与理解对象及主体对话并达成共识是其生成机制。在学校情景中,理解必须坚持以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与实现为价值取向,把握策略,减少误解,增进理解,促进校园和谐与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6.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7.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以昆明市XX中学为例开展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九年级学生在全等三角形解题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错因,分析错因,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29.
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不容易理解,且不便于口头表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儿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概念的定义、命题和概念及命题所揭示的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此理解就很深刻。下面以《三角形的高》一课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从“儿童语言”走向“数学语言”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0.
音乐欣赏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领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理解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进而通过学生大胆的表现和创造音乐,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