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350篇
科学研究   77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9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2.
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布,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高不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本文用对2001-2017年广东省21地市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来缩小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63.
64.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是衡量各国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手段。运用DEA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2003—2016年中国和OECD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进步态势,但研发效率变化并非由技术研发引起,而是由于规模效应提升改善的。第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大多表现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同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第三,未发现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理想配比,需要本国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及实际水平确定投入和产出的适当规模,注重科技创新中"量"与"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65.
66.
根据罗伯特·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出山东省16地市2000-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增长率,综合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态势与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出现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素投入持续增加,驱动难度日益加大,另一方面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驱动力度有待加强。最后从重塑发展动力和培育新的动能两个方面探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机制设计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7.
“文明城市”评选是“生态锦标赛”的重要形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DF-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方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文明城市”评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评选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教育资源越丰富,“文明城市”评选的驱动效应就越明显。相较于资源型城市,“文明城市”评选的驱动效应对非资源型城市更加明显。创新效应、结构效应与倒逼效应是“文明城市”评选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8.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 --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69.
绿蓝悖论是信念接受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悖谬状态。作为信念的科学假说是否被接受及其接受标准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对科学假说的接受及优选提供了一个可证伪性标准。面对绿蓝悖论的挑战,证伪主义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了应答。波普尔用“子类关系”来比较相竞争假说的潜在证伪者类策略无法在绿假说和绿蓝假说中理性地作出选择,而“维”的比较策略受损于其对表达系统的相对性也无法作出选择。把波普尔的验证度量化理论运用到解决绿蓝悖论时,波普尔的量化理论也不能为绿蓝悖论的解决提供一个充分性标准。  相似文献   
70.
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性背景下,如何实现并维持绿色发展方式是现下要攻克的重大现实问题,而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需要从绿色生产率的提升上加以破题。从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出发,可考察环保指标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能否激励地方政府提升绿色生产率。首先,运用SBI方法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05个重点城市2006—2015年间的绿色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其次,将“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锚定为表征环保目标责任制的政策,并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该政策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并未显著提升绿色生产率;最后,探究了上述研究结果的内在机理。从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影响了绿色生产率的提升;从“波特假说”角度看,“创新补偿”效应短期内尚未见效,但是创新投入得到了提升,导致绿色技术效率及其规模上升速度较慢。研究观点及机理探源将对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