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教育   32551篇
科学研究   227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779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587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65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703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2725篇
  2013年   2412篇
  2012年   2681篇
  2011年   3124篇
  2010年   2649篇
  2009年   2391篇
  2008年   2906篇
  2007年   1996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514篇
  2004年   1424篇
  2003年   1367篇
  2002年   1058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就求解一类函数零点问题,建立了一种简捷有效的迭代格式,并证明了这种迭代格式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2.
辅助函数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数学中的证明题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辅助函数解证明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利用辅助函数解证明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3.
6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敏锐感受并发现互动中的生成点,并将之催生为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65.
在中学数学中 ,经常遇到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次数的分式 ,如1 - 3xx + 2 、x2 + 7x + 1 0x + 1等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把它们化成类似于代分数的形式 ,即整式部分 +分式部分 (分子次数小于分母次数 ) ,我们就把这种形式的分式叫做分部分式 ,下面举例说明其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例 1 作出函数 y =3- 2xx - 3的图象 .分析 函数 y =3- 2xx - 3不属于中学数学中的任何一类初等函数 ,除用描点法外 ,无法直接作出其图象 ,但如果利用分部分式 ,则可由图象变换得到该函数的图象 ,由 y =3- 2xx - 3,得y =- 3x - 3- 2 .先作出 …  相似文献   
66.
新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但如何使一堂课衍生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知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精心地进行课前预设,营造促进学生发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7.
灵活、合理地运用Flash变量函数,可模拟物体的运动,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三层三帧”法。我经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出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在一个按钮中编辑arction动作,实现运动的模拟。姑且称之为“按钮法”。本文以“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为例,介绍“可控运动”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68.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一个超越预设,洋溢着弥香的新生命正向我们走来,这便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对以往强调的目标预设性,过程计划性,结果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其实施的过程巧妙适机,适宜,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没有任何硬性灌输,存活在有心与无心,有法与无法,缥缈与真实编织的和谐空间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掉进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温柔陷阱里。  相似文献   
69.
李爱芳 《青海教育》2005,(11):43-43
题目:设函数f(x)具有如下性质:f(3x)=3f(x)对于所有的正实数x都成立,且f(x)=1-|x-2|(1≤x≤3)。试求满足f(x)=f(2001)之最小值。(第十九届美国数学邀请赛第8题)  相似文献   
70.
关于媒介性的讨论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媒介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这就需要讨论,媒介以何种方式达成这种行动力。对此,麦克卢汉暗示,人在被技术延伸的同时也将技术转化为媒介;西蒙东看到了技术系统使系统内的技术物互为媒介;基特勒则反转了麦克卢汉的命题,指出技术将人转化为媒介。这三个观点同时指向了媒介的生成性:媒介的生成性体现为媒介将一切人与物都转化为媒介。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