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教育   29009篇
科学研究   1704篇
各国文化   167篇
体育   880篇
综合类   973篇
文化理论   212篇
信息传播   210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1048篇
  2015年   1992篇
  2014年   4413篇
  2013年   2388篇
  2012年   2772篇
  2011年   2960篇
  2010年   2683篇
  2009年   2444篇
  2008年   2481篇
  2007年   1769篇
  2006年   1245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935篇
  2003年   711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于文波 《师道》2011,(2):46-47
一直很欣赏朱永新教授所说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教学境界,但我对此只是欣赏和期待,而从没真正改变过,甚至素来觉得,对于枯燥无趣的数学来讲,这简直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幻想。可是就在这几天,我的想法变了。改变,是从参加这次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开始的。  相似文献   
993.
现实中,公共教育学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课程功能。为了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学有效性,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思考,教师应改变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本教学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教育生活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李兰芝 《中国教师》2011,(13):55-56
<正>康德说:"人类有两样东西值得敬畏与恪守,一是天上浩瀚的星辰,一是人间之道德律。"天上浩瀚的星辰,那是人对美好生命的崇尚;而人间之道德律则为人类对自由的守护。其实,每个人、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律与生命之美。美与自由是人生存于世的内心渴望与生命追求,也是人思维深处闪烁的光辉。只要我们心存此"光  相似文献   
995.
高职生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和中职生、本科生比较有自身的特点。高职生在意识形态的取向上是和自身的职业要求、认识能力、心理状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96.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1):40-43
“之”常用作代词、助词,也用作动词。 1.代词的辨析 “之”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用作代词。 (1)可代人,也可代物、代事;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译为“他(她、它)们”,或“这件事、”“这些事”等。  相似文献   
997.
通感和比喻的文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中,对于一些不可目睹、不可触摸、稍纵即逝之物,如感觉、声音、时间、灵魂、气味等,该如何描绘呢?灵活采用通感、比喻等手法,便可使之化为多姿多彩,情趣充盈的有形之物。  相似文献   
998.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喜于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进行试论:“发愤著书”说源干对黑暗政治、不幸命运的抗争;“发愤著书”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发愤著书”的艺术手法: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古喻今;“发愤著书”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999.
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是二战以来美国的最佳戏剧,剧中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一位推销员,本文试图解析小说中的神话暗喻。  相似文献   
1000.
《采薇》是该用深情和灵魂去教和学的生命之篇。悲哀的家园之思是全诗的情感主基调,诗歌以多种技巧,深刻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思归之情。时光飞逝,戍役漫长,战事激烈,生死不虞,因而归家无望,痛苦绝望。激励自己,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故而为生而战,为归而战。昔往今来,时光流逝,生命损耗,人生的一切美好消失殆尽。音信断绝,生死存亡,两不相知。归乡之途,步履维艰,种种心绪煎熬磨折。《采薇》将战争与思归对立统一在一起,在战争的背景下,凸显人性,表现生命的本真和无奈,从而碰撞激起许多人性的思索,生命的悲叹。其思想的厚重又早已超越战争和思归本身,我们的先民有着多么至情至理的灵魂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