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书如声,婉转延绵而余音绕梁;书如酒,醇馥幽郁而回味无穷;书如梅,暗香疏影而书情隐现;书如浪,潮起潮落而跌宕起伏。在书中品味亘古的精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幸福。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充满渴望地捧起心爱的书,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家庭家庭教育的点滴,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如何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一、营造氛围,让浓郁书香飘进孩子心田里人非生而知之,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取必要的知识,况且如今知识日新月异,头脑中已有的转瞬会被淘汰,只能活到老,学到老。我和先生很早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2.
美读是指学生在特别的情境中出声朗读课文,使课文的朗读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听者能感受到汉语的语言美。一、职高语文美读美教的意义1.牢固掌握语文基础。学生在不出声阅读课文的情形下,有可能会忽略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比如一个字的正确读音、正确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含义等。如果在朗读时,学生不能掌握这类知识,可能朗读时会出现错误,因此让学生开口朗读是让学生细致地了解更多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先学者为师     
马永萍 《宁夏教育》2011,(12):69-6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概括教师的职责时,也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故强调"是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样说来,教师并非生采就是教师,教师应该是在与学生一同学习、成长中逐渐成为"师"的。  相似文献   
24.
邓莉 《中国教师》2011,(11):78-80
<正>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学"是其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对"学"非常推崇,这源于孔子的一个基本判断。所谓"生而知之者",只是一种理想,"学而知之"才是正途。孔子曾自我评价说"我非生而知之  相似文献   
25.
正人并非生而知之之者,对小学生进行对话教学对以后人们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英语语言的普及,在各大中小城市都设置有英语教学的课程,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从小学生抓起,其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小学生掌握使用外语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进行外语交流。小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况,通过对话教学可以和学生建立有效的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建立师生良好的融洽的关系,能够帮助  相似文献   
26.
赵平 《语文天地》2012,(4):30-31
语文教学面临很多困惑,择其二:“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根据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很多考生失利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相关问题,真正希望在不断反思中能尽可能明确语文教学的走向。《师说》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笔者从教十载,的确在教学...  相似文献   
27.
"知"是贯穿于儒道佛学说中的核心观念,与"智"通用,若不受妄念干扰,便是"般若"智慧。"知"是生命本体的根本表现形式,故简称为"本知论",即智慧学说。《论语》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能知"和"被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境界的关系、从"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生知"与"学知"的关系、从"知"与"仁""义""礼"诸观念的关系,对"本知论"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最具体的事物中"致良知",观"天意",是《论语》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一特征,决定它比佛道更能引导人们入中国生命观之门。  相似文献   
28.
孔子是个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具有唯物倾向,如他虽相信天与天命,但又主张不受天命的摆布;他不明确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又要求人要与鬼神保持距离,敬鬼神而远之;强调人要努力学习客观事物,求真务实,主忠信;对人民要先富后教,主张名与实要相符合等等。  相似文献   
29.
诚明吟     
邵雍 《健身科学》2010,(7):F0002-F0002
人言孔圣为“生而知之者”。孔子曾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亦曾自谓:“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的“知”乃“智慧”之“智”,非单指“知识”而言。智慧有后天、先天之分。后天之智乃思辨分别之智。为后天学习所得;先天之智则指人们天性之中本来具有的诚明、安乐的智慧,即禅家所谓。  相似文献   
30.
儿童往往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经验和技能。而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有完美的情结,课堂上把学生教得频频点头,无一答错就心满意足。面对答错做错的题时教师就焦躁地大声疾呼:"瞧,这是我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还是没听懂。"恨不得将那些错题嚼碎咬烂喂进孩子嘴里。显然,这需要教师建立一种新的错误观。古人云:人非生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