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3篇
教育   499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3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软开度"具体地说,是对人的关节及韧带伸拉的反复,从而增加这些部位的韧性,增强周围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使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协调自然地听从大脑的指挥,从僵硬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达到自如、游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2.
锡伯族汗都春脱胎于新疆曲子剧,但随后又走上了一条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多年来由于缺乏对汗都春这一特殊的民族戏曲形式的研究与认知,而导致了对其历史渊源、剧种归属等方面认识上的模糊。基于对汗都春的深入调查,通过对汗都春与曲子剧从剧种的相同渊源及后来的分野,以及二者戏俗和艺术特征方面的比较,探索同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异,进而对汗都春的剧种归属、文化价值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3.
推剧,已走过了足足百余个年头,从清未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到民国年间的[一条线调】,直至建国后的推剧,从推剧戏曲剧种的萌芽起源,到早期的“四句推子”,直至建国后逐渐成熟的推剧,它经历了自身内部的逐渐成形,也经历了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剧这个“花鼓灯生下来的儿子”(陈敬芝语)回顾它,讨论它,总结它,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它,保护它,发展它,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4.
黄梅戏由一个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剧种,它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历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黄梅歌"这一音乐形式;在安徽流传时,与流传地民间音乐结合,以及接受高腔、怀腔等的影响,唱腔得到极大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音乐发展到专业化创作阶段,吸收了南北剧种、曲种,包括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京韵大鼓、梆子腔等音乐材料;进入21世纪,更尝试融合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加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5.
道教尤其是全真教影响下的元代“神仙道化剧”以长生成们为终极信仰来度脱儿大俗子和精怪鬼魅。这种信仰表现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仙境的诱惑和世人对长生成仙的向往;对避世退隐,人道长生,过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三个方面。元代全真教的盛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不赆如人意是“神仙道化剧”中频频出现长生成仙信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6.
万历年间,戏曲家陈与郊创作的杂剧<袁氏义犬>,其题材虽来源于历史故事,却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该杂剧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将王衡的杂剧<没奈何>插入第一出,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效果;另一个是陈与郊有心将该剧写成一部"寓言剧",并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的演述来寄寓和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57.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处境剧"(The Theatre of Situations)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叙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方言电视栏目剧悄然崛起。在数十个卫星频道争奇斗艳的中国荧屏,缺少大制作、缺少大明星、讲着重庆方言的《雾都夜话》凭借其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本土化的真实故事、共同关注的情感话题和简洁化的故事情节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给方言电视栏目剧的制作带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9.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60.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