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增加了《申论》这一新的考试科目,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经过第一次考试,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结了考试各个环节的工作经验,将《申论》列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正式科目,作为2001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2002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参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沿用至今。现在,《申论》考试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42.
《汉书·艺文志》“考镜源流”义例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时代的学者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开篇即云:“六经皆史也。”此说后屡为五四学人所征引,以支持其“非经”之业。胡适说:“此语百馀年来,虽偶有人崇奉,而实无人深懂其所涵之意义……其实先生的本意只是说‘一切著作,都是史料’。”“史料”云者,非同于“史实”。五四学人先降经为史,继而以“疑古”之科学精神非史为“伪史”,遂使经史俱亡,其“祸几于秦皇焚书矣”(章太炎语)。  相似文献   
43.
阅读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考点,是后继考点的奠基和根据。给定资料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和庞杂性特点。阅读资料应心态镇静、以问题为导向、泛读与筛选并行、精读与作答同步、提炼与标记要随时。备考应从树立正确阅读观念、培养镇定心理素质、训练敏捷阅读速度和储备丰厚知识含量四方面来加强阅读能力的自我锻炼。  相似文献   
44.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干部人事选拔制度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同时也对公务员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本文将对我国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语言表达上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务员《申论》考试机构以及报考人员提供一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45.
申论是当今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修辞特征表现为: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论证严密,思辨性强;使用专业规范的术语;大量运用修辞格;结构修辞在谋篇布局、逻辑串联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6.
随着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成为国家及地方选拔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莘莘学子和相关人员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阶梯, 《申论》作为此类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已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本课题研究立足于14套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从话题、背景材料、试题结构和答题要求等方面探究《申论》命题趋势,以解决《申论》“考什么”的问题;并从考生的视角出发,审视《申论》“怎么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通过《申论》试题的考察目标,分析了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政策把握与换位思考意识、务实严谨与广学博览的态度、文字表达与公文写作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9.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选拔主任科员职务以下国家公务员的惟一途径.通过笔试和面试等考核方法.测量被试胜任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素质.从中选拔优秀的国家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50.
《申论》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的警示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河南教育》2009,(8):70-71
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弱点,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遏到的新课题。因此,有必要总结分析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高校的素质教育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