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96篇
科学研究   257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31篇
综合类   113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说,“诗无达诂,诗不可解”。意思是说,诗不能分析,诗一分析,那种内在的韵味就荡然无存了。洪春幸的这堂课,引领了一条古诗教学的路一诵读。洪老师从题目开始读,把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而且他自己先范读,这条主线抓得非常好。洪老师处理诵读也非常有章法:第一层次,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进入诗的意象。第二层次,读出诗情,如将“自然之酒”提升到了“精神之酒”。第三层次,读出诗境,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李白之思,这样的学习才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对李白这首诗,我建议教师应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另外,洪老师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是想建立送别组诗,加以整合,加以提升,但课堂结尾还单薄了一点。  相似文献   
52.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3.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英古代爱情诗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英国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4.
个体发展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1〕  相似文献   
55.
《左传》女性形象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左传》,就像是在看一出女性的悲剧,在那个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卑微地步。在男性掌权的统治中,绝大部分的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安排时,被悲剧性地定格为各种各样的角色。对此,她们如同一群无功的羔羊,除了服从,只有沉默。  相似文献   
56.
在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中,男性形象大多丑陋卑琐,在精神上不能与女性并驾齐驱,但男性在女性的成长道路上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女性成长过程的参与者、观照者,给予女性情感的迷醉和性的满足。同时,男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封建意识,成为女性成长过程中的障碍,最终被女性抛弃和超越。女性为了寻找前进的道路而在男性世界里艰难地突围。  相似文献   
57.
词是从唐代的民间歌唱的歌词孕育发展而来, 开始大都是表现歌场舞榭的生活, 多用秦楼楚馆的俚俗之词。当它经过文人的逐渐改造, 审美情趣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诗的深刻影响, 它的审美趣味也因此发生了的重要的改变; 另一方面它力图彰显词的自身审美特性。总的说来词的审美嬗变表现在两个方面: 审美格调, 脱艳入清; 审美创作, 由比兴到寄托。  相似文献   
58.
性别偏见始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父系社会,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正统的观念,通过宗教经典、神话传说、文字符号、哲人名言等各种文化载体形式反映了出来。这些文化载体形式中的男性话语又为强化男权推波助澜。男性中心意识通过男性在社会的权威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得它逐渐进入无意识,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表达。性别偏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要消除这种偏见,就要通过教育。以两性平等为基础的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两性平等理想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9.
当前,男性幼儿对舞蹈活动存在较为严重的兴趣缺失。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存在表层与深层原因,他们在舞蹈动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偏好与审美表现特征,需要采用顺应幼儿性别天性、与幼儿学习特征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策略,以焕发他们的舞蹈热情,提高其动作审美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60.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