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梦恬 《中国收藏》2023,(10):32-37
1840年,任伯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山阴县。其父任鹤声,早年擅长写真,是位民间画工,后在萧山开米店维持生计。当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英国对我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局动荡,人民生活倒不堪。任鹤声感到生活艰辛且没有保障,便慢慢把“写真术”传授给了儿子任伯年,以便其日后有手艺可以谋生。任伯年之子任堇叔在《任淞云先生像》的题跋中有述:“先王父讳鹤声,号淞云,读书不苟仕宦,设临街肆,且读且贾,善画,尤善写真术,耻以术炫,故鲜知者,垂老,值岁,乃以术授先处士。”可见任鹤声是任伯年绘画道路上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2.
人穷志不穷     
安长军 《小读者》2012,(10):11-11
一位未成名的青年画家,靠画人像谋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喜欢他的画工,便请他画一幅人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富人依约前来拿画时起了歹念,心想:“这人年轻又没有名声,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绝不会有人买。”  相似文献   
13.
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绘画之发达与这一朝代进入近世有根本的关系。文人由科举而参政,士大夫弘道、重德的时代性格,使人文精神贯注于文艺创作,文人画的兴盛成为绘画进入文学化的近代期之标志。随着画院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宫廷绘画得到了体制的保证,达到了创作的兴盛,提高到新的水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发展,使绘画有了新的需求,创作趋向商品化、平民化、通俗化。画工画与文人画、画院画一起,形成总体性的雅俗结合态势,使宋代绘画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4.
唐跃 《科教文汇》2020,(10):I0004-I0005
北宋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的文人画观散见于许多题跋和论画诗中,例如,有一则题跋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2]这里所说的"士人画",就是后来常说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自身,而是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意蕴。欣赏文人笔下的物象,能够看到物象的精神状态,能够体悟到画家试图赋予这种物象的精神性内容。欣赏专业画工笔下的物象则不然,能够看到只有物象的物理形状和具体细节,不会引发任何超出物象之外的联想,因而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5.
王长启 《收藏界》2012,(2):104-106
(接上期)中国民间绘画源远流长,画工生活在民间,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民间绘画是直接表现生活的艺术,故不能轻视,在历史上这些画工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早期的彩陶、青铜器、画像石与砖、壁画、帛画、漆画等等都是不知名的画工所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画从边缘到主流的这种绘画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画的出现一开始就体现了是以牺牲了中国民间画工画和宫廷画传统绘画的写实性为代价的,并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演变之轨迹,没有成为像西方那样的写实绘画。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顾绘画的本体,极力贬低绘画技法的作用,将文人们所说的'神'强调到了极端,由追求"逸笔"而导致笔墨的草率,使得中国绘画的最本体的东西———造型,从此走向衰微与没落,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从明、清逐渐走向末路。虽然清代的'四王'力图挽救此局面,打出了'复古'的旗帜,然而没有抓根本,最终中国传统写实绘画衰落。  相似文献   
17.
百工是中罗传统社会对各类技艺人的总称,他们来源于原始社会部落里擅长某种手工业的氏族和大家庭。中国画工是百工之一,他们世代传授技艺,是传统美术重要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与文人美术相比,画工美术的历史更为悠久,传世作品更为繁多,与实用美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但由于在传统社会,画工地位较为低下,导致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者多,著录姓名者少。中国传统美术的背后,渗透了画工的艰辛。对这一群体及其技艺的全方位关注,应是美术史所不可忽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由"画工画"向"文人画"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文人画主导地位的形成,源于元代画坛中心人物赵孟頫的审美理论"古意"说,"古意"是赵孟頫绘画理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元明清文人画的主要指导思想,它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