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034篇
科学研究   372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375篇
综合类   420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150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931篇
  2011年   1053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招贴信息的传达以平面图形符号为首要语言,图形符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系统,它直接决定着招贴的传达效果和审美感受。本从图形符号的角度,通过意象性图形符号的三大特点及其有效的实现方式,说明招贴中图形符号的表达意义应走出“平面性”的局限,力求具有化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相似文献   
992.
任毅  熊丽 《新闻前哨》2003,(8):52-53
电视播出不应怠慢语言。有一种理论认定,“人接受外界信息70%来之于眼睛”。由于它不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用它来指导电视的播出,必将影响电视优势的发挥和播出效果的扩大。  相似文献   
993.
世人对八大山人的身世、作品风格等论述很多,然而他绘画作品所采用的语言也是颇具特点的。八大山人绘画作品具有的主要语言特征,即深邃隐晦的意象性、标程千古的独特性和无法替代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994.
清明上河图     
同题美术明信片不但版本品种相对较少,而且有的版本因全套张数不多,使得片图不可能与2004-26票图“全对位”,难免使自制片和谐一致程度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音乐欣赏水平的真正提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情节引入欣赏法和画面展示欣赏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词家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花的格外关注与热爱,她的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嫠妇时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花的开谢荣枯相暗合,通过咏花写花抒发自珍、自爱、自信、自怜的写意人生。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魄,使之登上文坛一流作家宝座。  相似文献   
997.
“意象”一词,在文艺学中多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是一种可以表现抽象观念或审美理想的对象,同时又是具有高度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对象。然而,“意象”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起源的审美范畴有其固有的模糊性,当其进入审美接受时,这种模糊性便突显出来。这种模糊性并不影响——甚至可能增强了审美接受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学理上把这种模糊性的来由、性质和特征解说清楚,就更能理解它那种高度整合、异质同构的审美效果。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98.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7,(12):16-17
为使方寸画面上能表现更多内容,以更加丰富对主题的表现,近年来我国许多邮票的图案设计都采取了多题材手法,也就是将不同的题材设计在同一个画面中,1997-12《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0周年》即  相似文献   
999.
逯春胜 《山东电大学报》2007,(3):58-59,F0003
苏童无疑是20世纪末最具冲击力的先锋小说家之一,他的语言潇洒、飘逸、朦胧,着力创造一种氤氲的诗性气氛,阴性词汇、通感意象、虚实相生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深受中国文人诗者的宠爱。本文着重讨论了"月"的几种象征意蕴,分析了中国文人诗者对她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以便于更好地赏析中国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