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憔悴的弦声     
作者是个画家,他的文字也充满了画面感。作品通过一个女人的三弦声,来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叹与怅惘。场景的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更强化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铿锵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02.
《同学少年》2015,(2):23
<正>江南的雨若飘飞的柳絮,小城被笼罩在这烟雨中,如同遮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林荫小道上,一把青伞在雨中缓缓移动。我撑着伞在雨中漫步,冷冷的风吹着我的皮肤,时而有雨水落在我的脸上、衣上,带来阵阵的冰凉。在屋中压抑已久,逃到屋外,却依旧被这厚厚的乌云压抑着,心中不由得烦躁不安起来。忽然,眼前出现一抹亮绿。我停下来,抬起伞。啊!原来是走到了一片翠绿的竹林。绿里透白的  相似文献   
103.
立春后的上海,竟不经意间飘起了雪花,一片一片,洋洋洒洒,落在将开却未开的白玉兰上。这让我怎么能辨出哪个更加洁白,更加纯净呢?乍暖还寒时刻,环绕在我身边的温情,让这南方刺骨的寒风,消散不少。开学第三天,我坐在教室里,迎接寒假之后接踵而至的摸底考试。考场里紧张的氛围,令我手脚冰凉。我托着下巴思考着一道难题,窗外的阳光穿过云层,透过玻璃  相似文献   
104.
语言文字中蕴涵着一幅幅画面,文字的画面感、美感使语言充满了魅力。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需要多种心理功能有效协调。文字通过读者多种心理功能的解读,被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这就是读者理解作品的过程。的确,"读出画面"是教者研读教材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备课时,一边读文字,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这样听到声音,闻到味道,触到温度,人物形象丰富了,景物特点鲜明了,读出了话中之画,读懂了话外之音,人物形  相似文献   
105.
绽放的微笑     
朱莹 《新读写》2012,(4):24-24
公交车上老奶奶的微笑与结尾处妈妈的微笑相互呼应,小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同时,也给读者心头带来一阵暖意。结尾处的描绘画面感强烈,让人仿佛隔着纸张也能看到那温暖的微笑。  相似文献   
106.
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二次传播,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进行的传播.现探讨在新媒体发展浪潮下,如何掌握并善于运用二次传播、新闻二次传播的形式及制胜机理,怎样才能让新闻的传播效果呈几何级增长.  相似文献   
108.
舞蹈是人类肢体的讴歌。不同于音乐行云流水般的触感,它显得更加轻盈,更加错落有致。倘若音乐是风,舞蹈便是天空中的流云,在风的推动中涌动,与空气交织,赋予了风立体感、画面感。不同于绘画瞬间思潮的凝结,它显得更加灵动,更加张弛有度。倘若一个定格的画面是一潭静静的  相似文献   
109.
阎安 《新闻导刊》2004,(6):24-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10.
缪中艳 《阅读》2014,(Z6):48-49
<正>在平时写作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假话"。比如写《童年趣事》,开头不是"在我童年的星空有无数闪亮的星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在我童年的沙滩有无数五彩的贝壳,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枚……",还有很多同学一写到文章的结尾,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威严的"大人",管他前面写的什么内容,非要总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遇到"成长""梦想"类主题的习作,更容易写出"假大空"的话来。这些同学以为,不这样写就体现不出习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