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郭店儒简的天命、天道观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并有深入的发展。其一强调“天生百物 ,人为贵”的道理 ,其二以“天常—人伦”相结合 ,深化、发展了古老的天命观 ,其三“知命”作为简书天命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有一些新的理解。最后简书把天道、人道贯通起来 ,且突出地论述了人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19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向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龚自珍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为疗救道德危机,他在伦理学领域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本根性的解构,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这是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送给同学们的一份特别礼物——"六一特刊"。这天,我们没有走进喧嚣的街市,也没有漫步于热闹的公园,而是沉浸在国学启蒙的殿堂,来一次与圣贤的心灵会晤,与大师为伍。  相似文献   
74.
曾国藩在处理天人关系上,既深知敬天知命的重要,又不是消极地听任天命的安排,表现出"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的天命观。其天命观念是本于学问所作出的合乎时宜的判断,是对中国传统天命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75.
孔子的一生,以天职为己任,不辱使命,不敢轻率。他从不侥幸所谓命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机遇,他所承认的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受客观规律和法则所制约的,使命就在制约之中;顺应这一规律,使命就得以完成,否则就会失败。这就是孔子对天命的根本看法。孔子讲的天命,就是他所要履行的使命或天职,这是孔子终生不敢动摇的。孔子是不信鬼神的,并且态度明朗,观点明确。  相似文献   
76.
杨艺  江伟达 《收藏》2015,(7):18-24
晚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借用佛教禅宗理念提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著名的"南北宗"论,此后画家皆遵循此道,或南或北,泾渭分明,少有贯通者。然而先于董其昌,吴门唐寅已是一位贯通南北宗,花鸟人物书法无一不精的全才画家了。笔耕砚田花月相伴唐寅(1470~1524年)(图1),字伯虎,更字子畏,出生于苏州阊门皋桥小商人家庭,赋性豪侠,年轻时放浪不羁。后经友人祝允明之  相似文献   
77.
正石碑上蕴含的官德文化在霍州署衙戒石亭,面南的两块石碑上,东书"公生明",西书"廉生威"。这六个字源自明代霍州学正曹端所言。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曹端的高弟郭晟科考中举,赴西安上任前向他请教为官之道,先生答日:"其公廉乎?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曹端的这则名言,传到时任山东巡抚户部尚  相似文献   
78.
在我国的哲学史上,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一思想萌芽于西周时期,升华于春秋战国,成熟于北宋理学奠基人张载的元气一体论。张载继承了老庄孔孟的天人学说,屏弃了天命论的唯心色彩  相似文献   
79.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80.
亦黑迷失作为元初杰出的畏兀儿族航海家,在海上活动了20多年,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由于史料缺载,对其研究不多,本文就亦黑迷失卒年、五次出海、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