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所以,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才能让学生轻松、快意地表达,喜欢上写作。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学生总是在看到作文命题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童年趣事是哪一件?我见过的美景有哪些?谁是我敬  相似文献   
22.
怎样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充满感情的文章,用真情实意彰显文章之美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关注生活,定格真实画面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觉得无事可写,那么便是没有关注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而我要说"生活处处能作文"。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家庭、生活的环境都各不相同,只要你留心生活,善于发现,你会觉得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你上学走过的路,你家门前的大山,你脚下流淌的小溪,你耳边回荡的鸟语,你留心过吗?这些真实的画面和场景,你如能细心观察,都  相似文献   
23.
目前,作文依然是令学生头痛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材料的积累,无啥可写。二是不会选材,写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注重这方面的引导。一、材料的积累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常观察,多思考,勤记录一是指导学生多观察,处处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二是指导学生多思考。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要引导学生探明事情发生的  相似文献   
24.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对学生说:作文并不可怕,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25.
程刚 《教书育人》2001,(15):10-10
班级是个小社会,教室是片小天地。从小处着眼,从身边入手,创设情景,制造氛围,多管齐下,全面育人,常常能收到事办功倍之效。下面是我在班级育人中的一些小小的尝试。墙上留言。教室前后墙壁上常常张贴一张锦旗、奖状,它们是班级成绩的展示,也是教室布置的亮点。第一学月结束时,我在张贴锦旗奖状时,故意在两张奖状之间留下一张空墙,在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作了如下提醒:这块空墙,是用来挂流动红旗的。第一学月我们班没有获得流动红旗,说明我们一班同学的表现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下一学月能否挂上流动红旗,就看同学们怎样…  相似文献   
26.
一捧起童话故事书,同学们的眼睛就会亮起来,故事里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奇异美妙的故事情节,让小读者们爱不释手。是啊,同学们都喜欢童话故事。那么如果让你来写一篇童话故事,你会怎样写呢?想  相似文献   
27.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8.
29.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留心生活并善于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物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张华在家里看完电视后,习惯把遥控器一摁,就算关机了。有一次他发现电视机上还有一个指示灯亮着(实际上此时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于是他想:这时电视机是否还在消耗电能呢?一次父母要外出旅游,他征得父母同意,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让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然  相似文献   
30.
我们教者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要让学生的词汇学习变得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