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2,(12):24-24
10月18日,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盖在写有“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牌匾上的红绸布被徐徐揭开。此刻,留美博士“春晖团”团长、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炜就像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脸上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42.
新中国成立前后归国的留美科学家是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多为抗战后期由国民政府选派赴美留学,学成后怀着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冲破重重阻碍回到新中国。在新旧时代转换的历史关头,留美科学家们的人生抉择,反映出他们内心情感的升华,即从朴素的爱国救国情怀升华为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用科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倾心奉献的实际行动。而这一情感的升华,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周先庚教授早期留学美国经历,对其此后从事心理学研究乃至一生的成就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不仅是汉字心理学和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更是中国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军事心理学的先驱。文章对周先庚教授的生平做个梳理,并简要介绍他的科研成就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44.
1922—1925年,闻一多在留美书信中从物质、文化和人这三个角度,塑造了立体多面的美国形象,包括繁华却压抑的都市场景、发达的现代文化艺术和友好与排外兼有的美国人形象。闻一多笔下美国形象的形成与其自身的个性气质及思想观念密不可分,是激情与理性并存的个人气质、“美育救国”的思想理念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强烈认同的映射。闻一多留美书信中对美国形象的书写不仅促进了其民族观与文艺观的变化,也加深了他对东西方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45.
容闳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他顺乎当时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急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筚路蓝缕,为晚清留美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留美教育计划虽然中途夭折,但其影响仍就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6.
庚款留美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学术教育的发展。在求知海外的岁月中,这批学子接受了不同学术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志业理想。以胡适和吴宓留学时期的日记为基础,考察二人的留学生活,可知正是留学岁月中从师、取友以及本人的学术旨趣这三个方面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胡、吴二人日后的治学乃至人生。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8.
钱草 《留学生》2010,(9):54-55
公元1872年8月11日.一批年龄在9~15岁的中国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经过28天的海上航行,抵达了美国的旧金山港。他们便是清政府设立的留学计划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学生。  相似文献   
49.
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严格遵循中体西用原则,在支持幼童学习西学的同时,设置了有关中学课程。并对幼童越出中国传统的作法加以约束,由此与副监督、受西方文化教育薰陶的容闳发生矛盾冲突。他们的矛盾是非是中西文化交融中的碰撞。陈兰彬在担任清朝驻美国、西班牙、秘鲁首任公使期间,为了维护大批华工华侨的利益,作了大量工作,他无愧为一位大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介绍了清朝末期的留学教育,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和派遣庚款留美学生,并对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