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35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其实书并不会救人,那么救我的是谁呢?大家听我讲一件我曾经历的事情。这件事虽小,虽不光彩,但我还是要说,它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它使我感动,直至今日想起来还会从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52.
文章从阅读疗愈的视角,观照了具有医生及心理咨询执业资格的当代知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有关小说、散文,探究其创作在文学欣赏价值之外的心神疗愈价值.认为毕淑敏语言平实、感情温厚、思想进取的创作风格,加上多年行医及心理咨询的独特专业素养,使其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具有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的独特阅读疗愈价值,她无愧于"文学心理疗愈师"及"...  相似文献   
53.
赵丽华 《图书馆学刊》2010,32(11):54-56
Blog是近几年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注册,创建个人网页。Blog的操作管理简单易学,为实施网络阅读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图书馆可以利用Blog,开设书疗小屋,推荐读物,指导阅读,帮助用户树立信心,以重塑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54.
石黑一雄是擅长书写“创伤”这一主题的作家。文章运用创伤理论,探究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人物在“后创伤状态”下寻求存在意义和破除认同困局的艰难历程。在他的创作中,个体将固有的创伤记忆转化为动态的意义建构(分别为“自我关照”、“悦纳他者”和“生活世界的重建”),从而得以达成“新的主体性的形式”,在反省式的重构中获得自我疗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55.
姚崇以宰相身份"救时",与其精神特质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他少年时颇有游侠之风,阅历丰富,深知时弊,善于应变,与唐玄宗投契;出身官宦世家,洞察国事,具有行政才能,又得到玄宗充分信任和授权,秉持民本观念,反对以物害人和侫于佛道,坚守儒家的刚健有为传统,是河南儒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6.
《红领巾》2014,(3)
正新闻回顾:2013年年底,山西太原的一名学生在吃完零食后,顺手把包装袋里的干燥剂放进了保温瓶。没过几分钟,教室里发出了一声巨响——保温瓶爆炸了!这位同学虽然很快被送往医院抢救,但他的眼睛还是遭到了巨大的伤害,几乎失明。据新闻报道,以前也发生过好几起孩子因为干燥剂爆炸而失明的事件。这种失明很难治疗,视力难以恢复(hui fu)。  相似文献   
57.
58.
长善救失顾名思义就是发现被教育者的长处加以引导使其更加优秀,就是对于被教育者出现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而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主要是先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迄今为止许多教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都相对随意,使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出现大量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结合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对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小学科学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9.
防微杜渐“防微杜渐”意思是说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其发展下去。这种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为了约束学生,从早晨到晚上,从学习到生活,从一言到一行,都制定出严格的规范,把学生管得死死的,使学生不能有半点个人的意识体现。这就走到了“防微杜渐”本意的反面。再者,  相似文献   
60.
在鲁迅的生活经历中,疾病给他带来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他从医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期拯救国民麻木的心灵。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为对伤痕、病态、死亡的关注,并对症下药,借助作品,对病态的旧中国社会予以解剖与疗救。这份只属于鲁迅自己的医学情结,对其作品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