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管是从眼下,还是从一个更长远的历史来看,2008年将坚固地横亘在所有叙事者前面,无法绕行。对于中国人来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一悲一喜,气吞山河,一个现代化国家在这一刻突显成长的风姿,世界为之惊讶。  相似文献   
72.
马英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4
苏瓷瓷在湖北作家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体。疯癫是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精神病院,她小说中的正常人与不正常人能够互相确证,对疯癫细致入微的书写和对人性最隐秘的脆弱与阴暗的体察表现了苏瓷瓷眼光的犀利与独特。作为女性作家,苏瓷瓷小说中也充分书写了女性身体的成长与觉醒,可是这种成长与觉醒的过程是充满了血腥与疼痛的。热衷于对仇恨的反复书写,远离温情与温馨,弥漫在苏瓷瓷小说中的是一种深深的荒凉感。  相似文献   
73.
运用福科权利话语理论并结合女权主义分析比较<黄色墙纸>与<简爱>,解读作品中"疯女人"疯癫的现实意义.首者以女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反抗男权统治,而后者借助梅森实现其内心隐秘的愿望.伯莎与简·爱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胆大的青年,他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此剧剧情简明,但在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读者会对哈姆雷特王子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真实情感.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的真实状态就是在分析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本身.此文旨在对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失控的一面.通过本文,作者意在结合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疯癫的特点以及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5.
正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讲授精彩,而且还要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齐头并进,在生活上活得健康充足,他应是一个幸福完满人生的积极叙事者。佘双好如是说,如是做。这些年来,他不仅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思政课程的负责人,还兼着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和省委讲师团讲师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学院篮球队队长、学院运动会全能型运动员,他还是一个和美家庭称职的儿子、丈夫  相似文献   
76.
邓瑶 《文教资料》2010,(15):20-22
《黄色壁纸》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创作的一篇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即从女性哥特的元素:封闭空间。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以及女性疯癫三个方面,揭示在男权社会禁锢下,女性作家建构自己的声音,寻求女性身份意识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77.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华语文坛,随后便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广为流传,同时也受到了文学理论批评界的热烈关注。由葛浩文翻译的《孽子》英译本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译本。本文在胡亚敏的叙事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叙事视角和叙述者评论两个方面对其葛译本进行初步分析,通过中英对照对其译本中的得失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8.
邹斯彧 《世界文化》2008,(12):13-15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知识贵族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毕业于剑桥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他在担任慷希尔杂劫主编期间曾慧眼支持过哈代、斯蒂文生、亨利·詹姆斯等作家的创作,还主编过《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的前26卷,撰写过18世纪的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称号。  相似文献   
79.
莎士比亚的两部悲剧《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都出现了悲剧主人公疯癫的场景,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二人的疯癫及其意义。二人的疯癫虽有不同,但有相似之处,都充满理性,闪耀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0.
魔幻怪诞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巅峰之作,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实与幻想的融合,抒情与讽刺的交织,可怕与可笑的结合。在此,文学承担起从疯癫的非理性中恢复理性、再把理性交还给非理性的任务。俄罗斯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文化大师们对布尔加科夫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的虚幻世界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