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95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段慧群 《教师博览》2014,(11):55-55
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曾在“首都大讲堂”中提到,因为还没有印刷术,唐代的书整天靠人抄写。五品官以上的干部子弟,如果找不到工作,有一个职位可以优先录取,那就是“抄书”。唐代就业之艰难,可见一斑。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唐代的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就业,怎样找工作的呢?也许,我们可以透过唐诗中的记载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42.
诠释学领域中,克拉登尼乌斯、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从不同角度对"视域"进行了诠释,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诠释学集大成者伽达默尔,在他那里,"视域"概念得到发展、充实、深化并成为其哲学诠释学的中心范畴,使伽达默尔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真理的开显过程。  相似文献   
43.
自古洎今,登努勒与塔勒奇都是伊犁河谷与天山北麓交通的隘口古道.登努勒唐代称为车岭,为弓月道的必经之路.塔勒奇始为山岭名,后演变为隘口名、山谷名、河流名和城池名.这两个伊犁古地名的音义,扑朔迷离且多有误解.对登努勒与塔勒奇的地名语源、音义演变和地望漂移的考证,有助于地名层面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44.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姚鼐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无不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其另外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需要我们读者借助文本,借助“八分之一”,去探寻。  相似文献   
45.
正前几讲,已经向大家介绍了一些闯选材关的办法。下面,再向同学们说一样,叫作开选材"碰头会"。一、"碰头会"怎么个开法1.首先要讲明这种作文选材方法,是课堂内一种集体互帮互学的方式。和"三选一"等不同的是,这碰头会一个人没法开。  相似文献   
46.
正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  相似文献   
47.
唐代诗人王之焕,才华横溢,十几岁就已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成年以后,他做过管文书的小官。由于官职卑微,事务繁杂,加上当时政治腐败,他很快就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  相似文献   
48.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中右旗亲王品级札萨克多罗郡王车布登札布 ,是有清一代蒙古族绝无仅有的配享太庙并视怡贤亲王之例入祀京师贤良祠这一优崇待遇的喀尔喀蒙古大札萨克·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首任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策凌之次子 (清代蒙古族只有策凌、僧格林沁二人配享太庙 ,但僧格林沁入祀昭忠祠 ,而非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 ( 1 771年 )八月 ,策凌长子、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兼盟长·第二任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病逝后 ,车布登札布继任第三任定边左副将军 ,兼赛因诺颜部盟长。三…  相似文献   
49.
巧用课文插图进行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0.
备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四册选唱歌曲《登鹳雀楼》。一、教材特点简析(一)音乐角度分析歌曲《登鹳雀楼》,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曲由现代作曲家黄国群先生创作编配。此曲为大调式,第一、二乐句(5612|3-|2126|1-|)的旋律比较平稳,跳跃不大,比较优美、抒情地勾勒出登上鹳雀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