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9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学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作品仅仅是从表面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人欲张扬的状况,女性依然必须把言行纳入传统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个性解放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大量女性在情爱追求过程中,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  相似文献   
72.
论中国龙文化的演化和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龙文化始原于中原的原始农业经济保护神和氏族部落的族徽综合。龙的皇权化是奴隶主、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阶级斗争促使龙的皇权化泛滥和分化;劳动人民和进步思想家对龙的皇权化进行了长期斗争。无产阶级关于龙的文化观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它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新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3.
王船山纠正程、朱理学“理、气分立”和理欲对立的观念;批判陆、王心学,“销行入知”的“知行合一论”;宏扬用敦颐、张载“气性合一”和“以诚论性”的哲学,把宋明新儒学的性道之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4.
姚清潮 《科教文汇》2012,(35):94-95
本文基于“新课标”,突显学生“主体性”,以唤醒、顺应、激发学生的言说欲、表现欲、言语上的自我实现欲的教学思维来创设作文教学新课堂.  相似文献   
75.
陈志雄 《知识窗》2012,(1X):50-50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6.
徐卫东 《知识窗》2012,(7X):19-20
<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种。在活动单教学中,恰当的问题设置是驱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活动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具有剖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钻研探究,解决学习重、难点,启发学生创新的作用,对于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探索、求知的情境,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是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平台。纵观当前活动单的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7.
<正>21世纪,信息化浪潮以不可抵御之势席卷了全世界,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78.
曹参一生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随刘邦起事逐鹿中原,二是为相治国。作为名将,他功评第一,应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司马迁忽略不计,把记事重点放在后期,原因首先在于他记事有自己的原则。其次是为韩信鸣冤,认为曹参真正功劳应在"萧规曹随",为汉朝振兴打下基础。再次是有意彰显汉初的无为而治,与《酷吏列传》遥相比照,针砭汉武帝的多欲政治。曹参清静无为并非保身,而是以进为守,在治理好朝廷中求自保。至于说他陷惠帝于无所作为,是无稽之谈,不值一辩。  相似文献   
79.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80.
用明清时期兴起的以李贽为代表的、以情欲为美的美学思潮去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就会发现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情、正常的欲,并不流于粗鄙浅俗,而是达到了情的多样性、欲的唯美性,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情欲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真实的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