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3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16987篇
科学研究   2292篇
各国文化   137篇
体育   638篇
综合类   728篇
文化理论   515篇
信息传播   572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793篇
  2013年   1776篇
  2012年   2162篇
  2011年   2542篇
  2010年   2114篇
  2009年   2082篇
  2008年   2554篇
  2007年   1896篇
  2006年   1263篇
  2005年   1127篇
  2004年   869篇
  2003年   913篇
  2002年   784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监理制已成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监理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通过对建设监理制及其现状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理控制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利因素有很多,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而不是仅限于施工阶段,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体现监理工作对于材料控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文章主要就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发挥监理单位作用和规范工程监理的行为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94.
修辞形象是比喻格和借代格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基于英汉民族在修辞形象运用方面相似和不似之处的对比分析,提出英语修辞形象汉译时若干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95.
美育与体育在教育中的目标和途径各有其特点,二者的相互交融和渗透是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探讨美育在体育应用过程中制约美育教育的一些主客观因素,能促进美育在体育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一反评论界惯常的评论角度,试图达开鲁迅头上的伟人光环,而更多的从一个普通思想者、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评述他的作品,评述他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997.
受访者对奥运赞助品牌的认知程度,超过50%的,只有可口可乐、联想、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银行4个品牌,另一个非奥运赞助品牌但认知程度超过50%的为耐克品牌.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奥运赞助品牌并不具有高度的认知程度,说明这些奥运赞助品牌的奥运营销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无法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其奥运赞助的形象.而且,广州大学生对奥运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都较北京大学生低.  相似文献   
998.
李润 《集邮博览》2008,(1):69-69
"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随着十二生肖的轮转,农历戊子年正以轻快敏捷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在新世纪头一个黄金鼠年里,自然少不了有关鼠的话题。尽管"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拥有十二生肖之首的桂冠,然而,由于鼠的猥琐形象与惯于暗中行事的习性,以及人们对老鼠的厌恶心理,使得老鼠的形象极少在烟标等商标或载体上露面。  相似文献   
999.
1996年,国际奥委会进行了关于奥林匹克形象的研究,了解世人怎样认知奥运形象。研究结果是"赞美人类"成为了人们最希望奥林匹克所应具备的内涵,而勇气、坚持、人性和友谊则是人们最渴望奥林匹克传达的精神。今天,奥林匹克圣火从中国开始了向世界的传递,此时此刻,让我们在圣火燃烧的瞬间,将目光投向昔日奥运会的赛场,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那些展示人性伟大的瞬间。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之上。陈季同作为晚清长期驻欧的外交官,身处中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之中,深刻体会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蔑视和偏见。为了消除偏见,陈季同竭尽全力用他的笔和口才在欧洲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陈季同作品里的中国,想象和现实交织,虽过于理想化,却是弱势文化下的中国文人在强势文化面前的抗争和表达。他始终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向西方进行文化输出,并且赢得了西方读者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陈季同文化高度自信的态度和文化输出,活动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