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308篇
科学研究   340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111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3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刘顺 《政治思想史》2022,(4):15-29+196
元稹、白居易以对宪宗政治遗产及穆宗朝政治现状的认知,尝试通过政治训诫强化官僚群体职分意识的方式,平稳实现国家治理策略的转变。经义、制度、故事与情境成为元、白政治训诫的正当性资源;制度身份、德性、才能与权力边界则成为职分的内涵,其训诫对象亦达成了自外朝官员而内廷宦官的全面覆盖。在此意图之下,元稹、白居易制诰回眸《尚书》、西汉武帝诏令,完成了文本形式上“尔汝面谕”与“警训诫谕”的新变,达致王言“与三代同风”的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862.
谈及《唐诗三百首》中的奉和应制作品,似乎后人还用力不足或有失公允。原因有二:一是学者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偏见,即因奉和应制诗内容和形式高度模式化的特点而否定其价值;二是脱离了诗选的整体存在情态而以孤立的文本去探讨这类诗歌。对于此类诗歌的探讨,应回归选本,同时需要把诗与诗人、诗与诗选、诗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以此为前提,就能更好地认识奉和应制诗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利于给予孙洙编选此类诗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3.
作为中唐诗歌的重要作家,刘禹锡的七律、七绝历来获得很高的评价。但当代学者的研究一直重视七绝而很少关注七律,未对刘禹锡在七律写作上的成就和典范意义有所揭示。刘禹锡现存184首七律,题材集中于唱和、赠答、送别和题咏。刘禹锡的七律,显示出他有着很强的把握体制的能力,不仅善于根据特定类型的体制要求来运用才能,更能根据写作意图和对象灵活处理内容与结构,突破传统规范的约束,创建新的规范。  相似文献   
864.
在开展模拟风的成因实验时,可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并自制"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以使实验过程更直观、形象,增强课程的价值和趣味性。同时,学生能在做中学和学中思的实践中认知风形成的原因,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65.
<正>李商隐系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富独创性,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诗为唐诗开拓出新境界。清初评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1]李诗侧重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在前人诗歌中不多见。这些诗词语绮丽,意义隐晦,自清以来,注家峰起,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在此,我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理解。词穷而后工政治上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爱情生活的悲剧性和诗人十居幕府天涯羁旅漂泊无定  相似文献   
866.
许多唐诗佳作能借助情境、动作、语言等元素,生动鲜活地反映出女性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本文从"寂寞"、"渴慕"、"相思"、"哀怨"、"羞涩"、以及更多女性复杂的心理入手,归纳有代表性的诗作,并对其艺术手段和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67.
868.
唐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繁荣景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了文学体裁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语言的变革。唐朝的"诗体"文学随着当时社会的性质、经济体制、政治及帝王集权统治的发生变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这也就表明了一种文学体裁为其自身生存要不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土壤。唐朝正是这种"诗体"文学生长的沃土,因而原来的诗"言志"与"缘情"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唐代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可以把它看作是唐朝人思维模式及语言习惯给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69.
论唐玄宗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玄宗在位时,推行了大力扶植道教的政策。这一政策表现在:极力提高道教有关人物的政治地位;尊崇道教经典;优待道士、女冠;广交道士,对其深加礼遇;广兴道观庙宇,屡度道士,遍封灵山仙迹;迷恋于“长生术”等各种道术。玄宗神化老子,扶植道教,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并认为道教具有“惩恶劝善”、“训导氓黎”等妙用。这些都是他扶植道教的主要原因。在他和他的道教政策影响下,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官僚士大夫乃至妃嫔公主等崇尚道教之风盛极一时,神仙怪异之风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870.
两宋词坛,名家辈出,异彩纷呈。向子諲作为一个小家,自然被众多大家的光彩所淹没:他只是丞相简公的五世孙,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名爱国词人张元干的舅舅。胡寅在其《酒边词序》中盛称“芗林居士步趋苏堂,而哜其裁也,观其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非染而不色,安能及此?”然而苏东坡喧宾夺主,对此篇序,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对此篇序的真正主角反而不管不问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为向子諲鸣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