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300篇
科学研究   340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111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3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21.
诗歌创作源于生活,也是社会历史的集中反映之一."交河"语汇在唐代"边塞诗"创作中颇具影响,其意象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突厥汗国、边塞功业、西域交河、藩镇之乱四次比较明显的变迁.这一流变历程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性特征,反映了西域与唐中央政权关系的变迁.同时,也表明"边塞诗"更多的可能体现的是一种抗争精神的传承,而非时空转移的形式.  相似文献   
922.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相传曾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赞赏,堪称词中写风的妙语。冯延巳词极喜写风,据统计,冯词中写风之作有四十余首,占其全部作品的近半数。  相似文献   
923.
"郑风"是<诗经>研究史上历来争议最多的篇目之一.从考查郑国的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民风民俗、社会风尚及"郑风"诗歌的分类、内容、感情倾向入手,分析"郑风"的基本性质和阐释矛盾,探究"郑声淫"的社会政治意义并以更公正平和的眼光认识"郑风"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24.
"风"与"骨"是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文艺美学范畴,从构成文章的两大要素——情、辞角度看,"风"侧重对情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灵动的活力;而"骨"则侧重于对辞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品质."风"、"骨"都源自作家的"气",它们是作家之"气"赋予作品的内蕴之美."风骨"和"采"达到圆练的统一,才是作品理想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25.
初盛唐丈人干谒求仕成风,为行干谒之事,就必须漫游四方,远游边塞。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初盛唐文人的漫游之风,而且推动了初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926.
唐代描写商人的诗歌可以分戍两类。一类采用史诗的手法,纵向勾勒了商人的生平概况,如元稹的《估客乐》,使具体地从一个商人的发迹、一个富商家世的逐渐形成、这个商人财富的积累、生活享乐的变化、经商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勾勒和概括了这个商人的人生经历。一类是短小的抒情诗,诗人摄取了商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片段,描绘了商人的种种形象特点,如冒险、勤劳、乐观等。  相似文献   
927.
熊的风葬仪式——鄂伦春人熊图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鄂伦春人以熊为民族的图腾崇拜,并由此产生出许多有关熊的神话传说以及禁忌。同时,鄂伦春人在生活中也以熊为食,但他们在吃熊的过程中却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并为熊举行风葬仪式。本文即尝试对鄂伦春人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鄂伦春人的图腾崇拜以及思想观念进行初步探悉,  相似文献   
928.
本期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朝诗人王维在《终南别业》中的诗句。《唐诗鉴赏辞典》是这样理解这句诗的:①诗中有画,天然是一幅山水画。②揭示了诗人心境的闲适。③可领悟到世事变化无穷,求学探究亦无穷。④这里面透露出一种消极无为、超然物外的避世思想。⑤这种思想在今天已不合时宜……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929.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在后世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泽被后世,后代文学作品溯流别,几乎都要归结于此。《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以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为母体,是北方文学的卓异代表,蕴藏丰富的思想与艺术精华,堪称艺术宝库。它包罗万象,通过文学的形式折射、涵盖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景象,为后世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世界。《诗经》犹如一块活化石,具有无穷的潜层发掘能力。《楚辞》是以屈原个人为主体而创作的新体诗集,诞生于长江流域南楚文化,实为南方文学的优秀范本,其抒发悲恸抑郁之感可谓深沉真挚,其艺术表现可谓淋漓尽致。《诗经》《楚辞》奠定的“风骚”传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930.
唐诗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恢宏博大的古代人文精神,整理研究、解读传播唐诗,是传承华夏文明、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学人的神圣使命。近期,中州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由我省著名学者王宗堂教授积15年心血完成的《王建诗集校注》,为80年代以后陆续问世的“中州名家集丛书”增加了一部校注精审、印制华美的重头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