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岳辑 《山西档案》2007,(4):56-57
按理,像盛宣怀这样的近代人物注定是要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掉的。尽管盛宣怀及其家族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撒手人寰史家回忆,1917年移柩时队伍途经上海的大马路(南京路)、广西路四马路(福州路),直到外滩的金利源码头(十六铺码头),一路人头攒动,电车  相似文献   
22.
盛宣怀拯救了数以千计的当代灾民,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归纳而言,盛宣怀一生从事慈善事业,对民族发展、文化传承、国家富强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从1896年至1907年,盛宣怀协调与萍乡士绅的利益关系,购买新式机器大规模开采萍矿;修筑萍乡—安源—醴陵—株洲的运煤通道;除供应汉阳铁厂的煤焦外,还积极开拓市场,使萍煤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4.
盛宣怀是清末大官僚大买办,别号愚斋,他所收藏的图书称为愚斋藏书。盛氏本着"贻之子孙,不如公之同好"的心愿创办愚斋图书馆,却未能如愿。盛氏死后,愚斋藏书由其后人分别捐赠给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和山西铭贤学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当年所得的577种图书于解放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拨给了合肥师范学院,即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文章旨在向学界同仁介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愚斋图书状况,期有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5.
李强 《兰台世界》2011,(11):24-25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联络内外的电报系统。在战争期间,盛宣怀为保证电报通讯系统的畅通,作了很大努力,为迅速传递军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电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26.
汪阳 《文教资料》2007,(16):121-124
民国初年,盛宣怀已从高位跌落至谷底。孙中山政府、袁世凯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和角度出发,都对盛宣怀及其实业集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护、发展其实业,盛宣怀在“二次革命”前后与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府就轮船招商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艰苦的交涉争斗,最终招致盛宣怀实业集团的败落。这一历程充分折射出民初政局的复杂性及充满矛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7.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生于1844年4月27日,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一生兴办了采矿、航运、纺织,煤炭、冶金、铁路、银行、电讯等各类大型企业十多个.  相似文献   
28.
红十字这个纯粹舶来的概念,在100余年前传入中国,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辛亥革命期间,民间各种慈善组织自发加入救护行列,与今天的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志愿者纷纷自发上阵的景象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29.
孙宝琦是一个在汉冶萍公司发展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和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晚清时期,因具有相似的家庭环境和早期的人生经历,孙宝琦同盛宣怀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谊,并十分关注汉冶萍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汉冶萍的发展形势急剧恶化,面临中央政府的"国有"、地方官绅的"省有"及日本的合办等多重挑战。为维护汉冶萍的既得利益并使其能继续发展,孙宝琦以汉冶萍和轮船招商局为抓手,尽力调和盛宣怀与袁世凯之间尖锐的利益冲突。为此,孙宝琦还参与推动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所谓的"国有",获得袁政府的支持,消弭了地方官绅的攘夺。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汉冶萍公司成为中日交涉的重大议题之一。在袁政府的部署下,孙宝琦卸任外交部长,专事折冲日本提出的中日合办问题,为接管汉冶萍作准备。1915年底,为谋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孙宝琦为汉冶萍公司牵线1200万元的通惠借款,最终因日本干预而流产。在担任公司近十年的董事长期间,孙宝琦虽政务缠身,无法深度参与汉冶萍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但在很多关键时期利用其特殊身份为稳定汉冶萍大局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30.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中日《煤铁互售合同》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从表面上看,是关于合同内容方面的分歧,其实质是汉阳铁厂在体制上由官办变更为官督商办后,张、盛二人对铁厂利益和经营自主权方面的争夺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