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德国师范教育始于1696年,到19世纪时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其后也有 一定的发展。中德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在师范教育管理、师资培养模式、教师待遇和地位 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92.
周金科 《收藏》2016,(5):100-101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为近代中国首家(华资)商业银行,以招商股份制募资,是在晚清重臣盛宣怀的鼎力督办下所创建。盛宣怀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字杏荪,江苏武进县人,秀才出身。  相似文献   
93.
盛宣怀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实业之父"。在其一生,特别是晚年时期,与日本关系颇深。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为发端的辛亥革命爆发后,盛宣怀被清廷罢黜,开始了逃亡生涯。盛宣怀虽政治失势,经济界实力仍极其雄厚,各列强为了获取既得利益争相拉拢盛宣怀。日本觊觎汉冶萍的利益,积极拉拢盛宣怀,诱其亡命至日本后,日本随即提出"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问题,以谋取利益。闻此,举国哗然,反对矛头直指盛宣怀。然而,酝酿此事件的诸多细节经过,其实并非是盛宣怀一手操控的。探讨该问题,对重新认识盛宣怀这一人物,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4.
1896年的"张盛交易"是指张之洞、盛宣怀在汉阳铁厂改行官督商办制度时所做的利益交换一事。对此,两人在自己的往来文、电中没有明确完整的表述。而时人及后世学者的说法则有多种版本,具有代表性者是叶景葵、胡思敬、梁启超、全汉升等人。依据这几人的身份及与张、盛两人的关系,并参照张之洞、盛宣怀、王文韶等人的文集及往来电报,"张盛交易"的史实应该是存在的。造成其说法不一的原因和晚清社会的政治潜规则密切相关,这一交易也曾深刻地影响到了张、盛的政治前途及晚清政局。  相似文献   
95.
盛宣怀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认为师资建设尤为重要。基于这种思想,他创办了南洋公学的师范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培养出师范人才,为中国的师范教育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96.
考察解读校名更易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根源,可以窥见我国现代教育诞生和成长的特殊轨迹。南洋公学(1896-1905)是盛宣怀倾注心力最多、办学成绩最突出的一所学堂,其校名数经变更。在现代教育起步之初,以盛宣怀为代表的绅商阶层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其创办的南洋公学借鉴西方,定名"公学",采取由工商实业出资支持的"公学"发展模式。然而,当时中国社会还远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工商阶层,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主导社会的传统却异常发达,"公学"办学模式注定缺乏可持续性。在晚清政府主持学制改革后,"公学"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转而融入到由国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97.
98.
“珍档秘史——上海图书馆藏盛宣怀档案展”于2008年11月25日开幕。展览牵涉到近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涉及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翁同稣、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袁世凯等数百名人。大到老地图,小到药房便条,盛宣怀生前为何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收藏?上图专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  相似文献   
99.
黄鹏英 《考试周刊》2011,(52):52-54
清末盛宣怀经办轮船招商局之时,其中微妙的官商关系影响到近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前期官商走向合作各取所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后期官商合作风气既开,却依然延续官督商办、官办的企业形式,甚至封建洋务官僚从中营私舞弊,排挤商人,垄断近代企业,最终导致官商交恶。企业的官化,官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制约近代中国企业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0.
郑观应以商人的冷静和理性,着眼于"不宜慕虚名而贾实祸"的现实考虑,慎密操作了招商局轮船的"换旗"交涉,并出于政治考量、对"东南互保"局面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多有建言。他参与中国国会,出于对"勤王"旗帜的认同,在反义和拳、反排外、反北方政府等问题上有着充分自觉,对变政维新的前景也抱有强烈愿望,并通过上书陈情,付诸于行动。这些事实所蕴含的历史纵深信息,不仅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言说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线索,也为反思既有史学叙事中新旧对垒、此长彼消的单调认知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