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先生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达到充分的功效。  相似文献   
32.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前的年代,是信奉“车头”神力的年代,学校管理中教师都是被动地听从命令,学校管理者一挥手,下面教师就开始行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应进入“动车组”时代。一所学校想要获得成功,没有学校管理者与员工间的良性互动则是空想;没有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相互理解与同心协力,则无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学校不能赋予广大教职工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空间,要实现和谐、进步、发展,就永远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33.
徐斌 《中学文科》2007,(11):32-33
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时刻处于一种相互交流信息、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状态,即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觉悟的过程。政治课教学必须把焦点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和谐班集体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有序的团队。所谓“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班集体,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5.
据美联社报道.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行为可以在幼儿期通过鼓励同理心(同理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而减少。  相似文献   
36.
教学循环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新的视角看待教与学之关系。与传统的线性教学观不同,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看,教与学之间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这一循环过程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的相互理解。其结果就必然导致师生角色的不断转换,即师生关系动态化和教师权威关系化。  相似文献   
37.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感情与感情之间的交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沟通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有春风化雨的温馨,要有剪除冗枝的策略,还要有蹲下身子看孩子的视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洒脱。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也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38.
一、亲情导入主题——拉近彼此距离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荣幸我们又一次坐到了一起。我们初次相识还是在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那时的我们是陌生的。可从您把孩子交到我手里的那刻起,为了孩子茁壮成长这一神圣使命,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经过一年时间的磨合,我们大家由相识到相知,到如今,我和各位家长已经建立了一种相互支持、相...  相似文献   
39.
同一 《老年教育》2007,(6):29-29
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除经济上有保障和身心健康外,还要有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伴侣与适当的性满足。否则,容易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40.
9月15日发生在同仁医院的一场血案,再度令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成为关注热点,冲撞着公众的心理和舆论的风向。人们不希望看到暴力,反对恶意伤害,但在探究前因后果、厘清孰是孰非、寻求解决办法之时,却又往往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与无力之中。社会现实远比一桩血案复杂得多,但社会舆论似乎又在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