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09篇
科学研究   29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强调时间的线性特征和空间的固定先验性,并以追求时空中的永恒在场为鹄的,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在批判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的基础上构建起全新的时空观点。然而,无论是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时空观,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时空观,都不是本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时空观,本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时空观应当是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52.
满足协变性要求是建立狭义相对论规律的原则。着重讲述相对论中的力的变换公式的推导,并讨论其协变的意义。通过实例的比较,使我们领略相对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3.
李萍 《青海教育》2004,(3):38-39
~~△E=△mc~2辨析@李萍  相似文献   
5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狭义相对论后,正是由于洞察到引力场与加速场的等效性,提出著名的等效原理——为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于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基础”。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生赞誉到:“这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56.
正沃尔夫冈·泡利是一位"早熟早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学生时代就展露出了不同凡响的科学才华。1921年,21岁的他应导师之邀,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了一篇长达237页的关于相对论的文章,震惊了物理学界,就连爱因斯坦都对他赞叹不已。3年后,他又以天才的洞察力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并因此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以博学多才、目光敏锐著称,同时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他经常  相似文献   
57.
角度或理由     
谢胜瑜 《知识窗》2014,(23):1-1
1905年,爱因斯坦因为发表了“相对论”等五篇科学论文而光芒照人. 次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众多评委以“相对论”这一伟大理论提名爱因斯坦角逐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因为评委加尔斯特兰德以“相对论未经时间验证”为由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58.
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对牛顿第一定律做些相关的拓展性讲述是有必要的。本教学论文主要基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惯性定律、惯性参考系、绝对空间及相对论等脉络来进行一些探讨性的拓展讲述。根据本人的课堂经验,该拓展性讲述的效果是比较良好的。它不仅可展示牛顿第一定律背后丰富的哲学、人文历史、逻辑等内涵,也可展示其背后丰富的物理内涵,从而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及探索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兴趣。  相似文献   
59.
60.
英国科学家保罗·戴维斯,这位或许是继斯蒂芬·霍金之后最知名的物理学家利用现在为人所知的技术构思了这样一台机器:它能在宇宙中开辟通向遥远时光的道路。他已经构想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时间机器——机器当然还没被造出来,不过,这部机器所需的大部分零件已经散布在世界上各国最先进的研究实验室里了。那么,利用这台“机器”,我们真的能够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或迈向未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