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6904篇
科学研究   699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197篇
综合类   28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33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1072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681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从CO分子及过渡金属元素的结构入手,讨论了稳定的羰基配合物的形成及其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152.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3.
154.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夹叙夹议、托物言志"之类的知识术语,学生学语文也只是掌握这些死板僵化的语文知识,于是,这些知识最终成为一种思维的标签被学生机械而生硬地运用着。  相似文献   
155.
李杰 《广东教育》2020,(5):35-37
遗传类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往往都作为高考生物卷的压轴题,相比其他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通过近4年全国Ι卷和Ⅱ卷的分析(表1)可以发现几个特点:(1)遗传基本规律本质及其应用是这类题目的核心考点;(2)实验设计题目是常考题型;(3)素材方面果蝇为题材高频出现;(4)基因连锁、纯合致死、ZW性别决定、从性遗传等内容有所涉及.鉴于此精心准备了相关题目,希望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大家综合运用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6.
辛弃疾是中国词坛大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他“语拙意则真”的创作主张更是了解得不够深入细致。从史的角度并结合辛弃疾的某些农村词我们不难看出他反对矫情,主张情真语真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57.
在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的条件下在Cu基底上制备Cu(OH)_2纳米管,并在Cu(OH)_2纳米管的基础上合成HKUST-1纳米棒。Cu片不仅为反应原料,而且促使HKUST-1纳米棒密集的生长在一起。此方法得到了大面积、统一、稳定的HKUST-1纳米棒,为制备MOFs纳米棒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8.
本文讨论了离子的极化效应,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和d电子,f电子对溶解度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计算氢氧化物溶解度的新模型 PKm=a·(Z~(*2)/r+M)+b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9.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  相似文献   
160.
在整体直观的古代艺术思维观照下,中国诗歌史以抒情为主流,同时也催生了古典诗学中最具民族特征的意境说,使得古代诗歌的艺术实践以这为核心而展开。在情志(趣)与意象关系上,古典诗歌的意境建构经历了先秦到六朝的配合、演进,唐诗意境创造的成熟和唐五代以来由诗境到词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