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217篇
科学研究   27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一堂课也有“课眼”。“课眼”就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聚焦点。揭示课题即是引导学生聚焦“课眼”。巧妙地揭示课题,能起到激趣引新、突出重点、启迪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二胡曲<新婚别>由张晓峰、朱晓谷创作于1980年,笔者以<"新婚别"的演奏解析>为论题,简单介绍此曲的背景,按照本曲的"引子"、"迎亲"、"惊变"、"送别"具体的对它进行演奏分析.力求通过对二胡曲<新婚别>的创作特征的简述,并结合此作品的美学特征对其进行阐述.现在很多二胡演奏者在演奏乐曲前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这种做...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994.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995.
一天晚饭前,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讲个同学的笑话,你听吗?” 我笑了笑说:“好呀。你说吧!”  相似文献   
996.
使用眼动技术探讨正负性情绪对乘法和图形题解决过程的影响是否会呈现在难度和类型两个维度上.结果发现:负情绪下被试信息加工效率更高;难题的情绪主效应显著而易题不显著;对于瞳孔直径而言,除情绪主效应显著,题型和难度主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LSD检验发现乘法题的情绪主效应显著而图形题不显著.结果提示:负情绪促进问题解决;难题时产生情绪效应,易题时情绪效应消失;情绪效应更多地体现在乘法题的解决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7.
张帆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7-20,26
加强民众教化、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是从古至今统治者及文人学士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苏轼在《策别》中,不仅反复论说社会教化是固本安民的重要国策,提出使民“安于为善”的教化目标,还明确指出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化效果,必须首先“课百官”,并具体指明“课百官”的重要意义及教化手段。这些“课百官”的具体手法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又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有关成都历史的文献记载中,"海眼"的传说一直颇引人注目,曾多次出现在诗词、笔记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中。文章对从这些文献中所出现的"海眼"之传说作了整理和辨析:并通过文献描述,推断传说中的"海眼",可能来自于废弃之井盐。而"海眼"之所以会形成不可触碰,否则会使成都陆沉传说,则是因为史前成都平原的地理情况有着对蜀民心理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99.
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文人贬官的古诗文作品。针对这种作品,我们怎样准确的把握这些古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恰当预设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