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6年1月2日,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脱口秀”栏目——《秋雨时分》。该栏目由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亲自主持,每天一期,周末连播,系统地讲述文化课题。作为一档严肃的文化栏目,极可能曲高和寡,而《秋雨时分》自开播以来,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华人观众的广泛关注。那么这样一档节目为什么会迅速串红?本文试图对它进行一番评析。一、名人效应余秋雨先生本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院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深入思考。1992年,他的著作《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引起很大反响。这部著作有别于以往的学术著作,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将严肃…  相似文献   
102.
柳宗元寓言散文有意为之,数达十余篇;察事理,抒孤愤,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它分为杂文式寓言与赋体式寓言;体物细腻,情节完整,语言简洁,艺术精湛,可与其山水散文媲美,宋之苏轼、明之刘基等都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是上海普教界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解放前后先后担任过普通教师、教务主任、校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为上海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986年5月离休之后,他又长期担任多个专业协会以及国家级重点课题的总负责人。因为吕老的杰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为上海和中国普教界的"活化石",是"国宝"级人物。  相似文献   
104.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6):109-111
对于山地,我甚至有些陌生,至少不会比好友刘绍良对山地有更切身的体会,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山地的事》就我的创作领域而言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他对山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诚挚和真爱,是个性化的.他用他的那支笔写下的华章佳句所传达给我的"山地的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独特而新奇的窗,让我看到和读到了刘绍良内心世界里令他朝思暮想、相偎相依和无怨无悔的那块山地里的许多人和事.尽管这些人和事有时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但细细一想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徐权 《文化交流》2008,(6):15-18
就在易中天的<品三国>发行过65万册之时,这位阔别故乡多年的游子回到了长沙,在中南大学讲学.家乡"易迷"们领略了他的博学多才'幽默睿智的风度,了解了他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106.
衡锋 《辽宁教育》2007,(4):52-53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一位教师执教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课,其中一个教学片断使听课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大家都为这位教师炉火纯青的教学技艺而喝彩。现把这一教学片断笔录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183;格林与威廉&#183;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108.
三个滤器     
杰尼斯匆匆跑进奶奶的家里,“奶奶,奶奶,我有个事儿特想告诉你。” “稍等一会,”奶奶睿智的脸上挂着笑容,打断了她的话。 “不管你想告诉我什么事情,你在三个滤器中滤过它吗?”  相似文献   
109.
语文教师是以学习语言、研究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为职业的人,自当以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之一。语言表达水平的高超,不仅是一种能力的显示,更是一种综合思维品质的修炼。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表达语言和口头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短信全扫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维山  成文胜 《传媒》2005,(5):17-20
"媒介即讯息",麦克鲁汉先生的经典论述在任何时代都彰现出这个北美大陆传播学者的才华与睿智,一种传播技术发展到可以彰显这个时代的传播特征的时候,那么这种技术就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在使用者身上强烈地折射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