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强调“知行统一”、“躬行践履”,忌“因循”,重“发展”,注重德识才学创新素质的培养,蕴含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对这些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教育观念和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13.
王廷相在认识的来源上提出“合内外而一之” ,论证了一切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在认识的途径上 ,提出可分“见闻”和“思虑”两阶段 ,并阐述了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反对“见闻”和“思虑”之外 ,别有所谓“德性之知”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提出“知行兼举” ,强调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当然 ,其认识论也有缺陷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督学曹子杰老师的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颇受教益。课的内容是省编《思想品德》第九册第9课《要有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兰州市以往实施的小学班主任培训效果不佳。这对于“国培计划”在基层有效实施可能产生一定负面效应。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国培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的特点作出分析,为“国培计划”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既是我党肩负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肩负培养优秀人才职责的迫切要求。深入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从强化认知、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大力推进,讲究实效、知行并进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道德知行错位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知而不行。究其原因,知性德育范式的存在和由上而下的德育传播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然且必须知德;道德体系自身的局限和道德远离现实生活又使大学生不能行德,在知行矛盾中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出现了知行错位的道德虚伪现象。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国家介入的前提下以生成性思维取代本质性思维、道德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得相通,从而为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黄州中学坐落于古城黄州中心位置,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坚持以"尊重选择、知行统一、协调发展"为办学理念,坚"以人为本、德育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实施"依法治校,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厚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尊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公德意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高低。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今天的学生的公德意识比较不尽人意,不是“知”的问题,而是“行”的问题,存在严重的知行相悖现象。本文通过阐述知行相悖的原因,提出具体的公德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侯勇 《四川教育》2021,(5):12-14
"知"与"行"是德育研究及实践的根本对象和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开展德育的着力点.在"人本观""善恶观""良知观"分角度认识王阳明"知行观"的架构上,分析当代"理论式""表演式"德育两极模式的不足,进而以王阳明"知行观"为借鉴,探索自我认知、知识认知、品行历练、能力形成和实践反思等实施路径,以期有效渗透至当代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