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23篇
  免费   1044篇
  国内免费   1098篇
教育   114603篇
科学研究   17354篇
各国文化   126篇
体育   2343篇
综合类   2693篇
文化理论   367篇
信息传播   17879篇
  2024年   584篇
  2023年   2316篇
  2022年   2493篇
  2021年   2637篇
  2020年   2326篇
  2019年   2064篇
  2018年   1147篇
  2017年   1496篇
  2016年   2166篇
  2015年   4461篇
  2014年   17463篇
  2013年   11960篇
  2012年   13295篇
  2011年   12549篇
  2010年   10714篇
  2009年   10289篇
  2008年   12214篇
  2007年   9652篇
  2006年   7524篇
  2005年   6995篇
  2004年   4836篇
  2003年   3908篇
  2002年   3288篇
  2001年   2762篇
  2000年   2441篇
  1999年   841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资产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亟待进行优化和改进。高校资产管理智能化的理论逻辑与改革趋势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前者介绍高校资产管理的理论逻辑,具体包括高校资产理论(内涵、分类构成、来源等)和高校资产管理理论(内涵、内容、体制等)两个方面;后者在智能化背景下,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资产管理方式落后、资产追踪困难、资产统计标准差异化、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以资产管理平台为核心,将各个资产管理环节和管理部门集中在一起,有效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资产的实时追踪,建立了统一的信息标准,降低了资产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962.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等具体要求,也对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要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以主动适应当前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势和青年大学生新特点为导向的全新的思政课创新形态体系,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人才队伍、课程面向、传播场域五条路径推动思政课改革,并力求形式、内容、技术、效用等方面的价值表征。  相似文献   
963.
陈彦 《海外英语》2022,(15):85-87
文章通过美国托福官方指南与新东方机经这两套托福口语答题模板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在答题逻辑框架与细节论证方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为:1)托福官方口语表达的逻辑论证方式倾向于使用细节支持的方式来论证观点,而新东方机经逻辑则倾向于通过观点的罗列来论述话题;2)新东方机经对细节论证的使用方式类别多样性相对较少;3)新东方机经口语表达逻辑更倾向于使用类推法、举例法和列举法等扩展细节的方式来论证话题。该结果提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逻辑论证方式与特征的注意。  相似文献   
964.
洪亮  谭晓渝 《海外英语》2022,(17):60-61
英语部分倒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至今,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倒装做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该文拟从知识迁移理论这一新视角,通过探讨一般疑问句与部分倒装句的相同要素,将一般疑问句构成方法正向迁移至英语部分倒装句构成方法里,进而构建英语部分倒装句三步简易教学法,即:识别原陈述句中的部分倒装要件、变陈述句为一般疑问句形式、部分倒装要件置于一般疑问句句首。  相似文献   
965.
当前中国的媒体融合战略是党和国家主导的媒体系统的战略性重构。在媒体融合战略引领下,媒体融合呈现出由“单边突破”到“多向深融”转轨的实践逻辑。主流媒体面向互联网的全方位转移以及体制外新兴媒体“主流化”发展态势,凸显了当下媒体融合“多向深融”的实践特征。新型传播平台和主流媒体的新型特色主要体现于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维度的特性。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确认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96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形成全球化的蔓延趋势,迫切需要从时空维度认知疫情的传播机理。传统的知识图谱方法无法探测疫情地理知识和回溯疫情发展时空过程,鉴于此,研究并实现了面向新冠肺炎的地理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分析。首先,借助数据动态获取手段得到确诊患者详细信息与时空活动轨迹数据,进行关系抽取和本体库构建,形成新冠肺炎地理知识图谱;其次,基于新冠肺炎地理知识图谱系统,分别进行了疫情时空分析、重点城市疫情传播时空溯源。结果表明:利用地理知识图谱方法对海量病患信息整合与时空关系抽取,能够揭示疫情的传播过程,为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科学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以1992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北大核心期刊数据库、 CSSCI和CSCD中有关研学旅行的355篇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 V5.8R2软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研究者合作网络图谱等对国内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学旅行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至2001年的发文量仅有10篇,主要研究旅游类议题;2002年至2016年发文量逐渐增多,研究开始关注研学旅行的教育功效;2017年至今发文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主要研究研学课程设计、文旅融合、地理实践教学等。未来的研究需加强学者间、机构间的合作,关注研学旅行的思政教育功能,并构建研学旅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68.
2020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十四五”建设的开局,教育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高教司则启动了“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厘清“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明确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数字新基建对知识生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历史上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教材形态的变革、数字媒介环境下教材形态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是推动人类文明跃迁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教育“新基建”的变革,使教材形式发生了从吟诵史诗、手工抄本到印刷教科书的变革。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创建一套知识生产的“数字‘新工具’”,知识图谱就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知识表达和处理工具。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内容表征、知识组织方式、教学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描述性定义。文章最后指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969.
知识观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教育的认识论,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性问题,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乃至教育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知识是人类对认知客体的认知和表征,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技术变革也推动着知识观的进步。以媒介技术发展为线索,知识的“技术”发展史可划分为口传时期、手写文字时期、印刷文字时期、电子传播时期、数字传播时期五个阶段,其在知识的表征形态、存储方式、传播载体、主要类型、传播方式上均有差异。在数字传播时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空间使得知识内涵扩展、知识数量激增,随之出现的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分布式存储、动态变化、综合性碎片化、知识生产即传播等特点。知识的本质属性从静态的线性知识演变为动态的网络化知识。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复杂网络演化的规律,对其表征与抽取是揭示网络知识演化规律的关键。网络化知识可以汇聚人类全部智慧,通过“涌现”实现对认知客体的整体识别,能够及时汇聚并传播最新前沿成果,在完整性、复杂性、动态性三方面呈现“回归”知识本源的趋势。网络化知识的出现将引发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变革,推动学校与社会日益融合,并呼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  相似文献   
970.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结构—过程”分析视角,对教师教学行动的分析发现,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目的、手段、理念、条件和过程等五方面的逻辑冲突:教育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应用则追求对认识对象的信息化处理;教育实践以身体在场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则依靠硬件与软件,通过虚拟分身发挥作用;教育实践体现着工业文明的“以教为主”的理念,封闭的教室是其开展的条件,而信息技术内嵌着自由、开放与共享的信息文明理念,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为运行条件;教育实践过程因教师行动的差异充满个性化,而信息技术应用则体现了建立在既定物理规律和数理逻辑上的形式化。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的逻辑冲突,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低效。调适这些逻辑冲突,需要抓住学生发展这个逻辑契合点,以学生的生命充盈为鹄的,变革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