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51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教育   144145篇
科学研究   16024篇
各国文化   166篇
体育   2155篇
综合类   2687篇
文化理论   402篇
信息传播   15672篇
  2024年   445篇
  2023年   1777篇
  2022年   1998篇
  2021年   2350篇
  2020年   2331篇
  2019年   2118篇
  2018年   1227篇
  2017年   1935篇
  2016年   2989篇
  2015年   5456篇
  2014年   20109篇
  2013年   14679篇
  2012年   16320篇
  2011年   16082篇
  2010年   13550篇
  2009年   12650篇
  2008年   15013篇
  2007年   11298篇
  2006年   8521篇
  2005年   7738篇
  2004年   5913篇
  2003年   4923篇
  2002年   3989篇
  2001年   3073篇
  2000年   2531篇
  1999年   710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193.
194.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主阵地———课堂。于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新课标》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的人会把“以学生为本”等同于“儿童中心”或“学习者中心”,完全由着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无序教学”的极端,忽视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担负的责任。那就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那么,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什么才是最有教育价值、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呢…  相似文献   
195.
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级阶段——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管理概念与过程 ,知识管理对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开发以及信息传递等各环节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6.
陈杰 《地理教育》2005,(1):62-63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据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三方面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并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由此,在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上“备课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提了出来。怎样备学生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根据新的课程目标,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笔者认为备学生应着重考虑以下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7.
后进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永恒的话题。学生做了好事就表扬,做了错事就批评,这是班主任普遍使用的方法。然而差生大都有逆返心理和抗救性,如果对他们动辄训斥,彳乇往会使他们非常厌恶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尽管教师再苦口婆心,也会被当成耳边风,达不到改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分析知识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能力系统的四个方面独具的优势与功能,指出为把高校图书馆办成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摇篮,应当以科学的创新精神从三个方面加强提高高校图书馆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9.
周音 《学语文》2005,(1):9-10
黑格尔曾经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的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有两个因素成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考察我们的教育活动,又何尝不是用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呢?  相似文献   
200.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