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8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30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书架     
《出版广角》2012,(7):92-93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作者:蒋勋著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5月版定价:35.00元蒋勋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的、人性的、悲悯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回到文本",真正感受到《红楼梦》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992.
历经几次报业大改革,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而且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其读者群无论性别职业老少,均有相应的版面和内容供其选择。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副刊在促进报业的发展乃至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春雨 《生态文化》2012,(3):42-43
《踏着春天的脚步》是一篇成熟的短篇报告文学,这篇四千多字的报告文学读得我热血澎湃,揪心,感动,喜悦,复杂的感情和作者的文字纠结在一起,和辽西北那骇人的风沙纠结在一起。初中教材里曾有竺可桢的文章《向沙漠进军》,这是一篇说明文,有理性但是少震撼心灵的激情;我在读师范的时候,听广播里每天播讲的《唐山大地震》,听得我泪流满面;看到汶川地震的一条条新闻,我内心无  相似文献   
994.
《今传媒》2010,(6):38-38
柯岩(1929年7月14日—),女,满族,著名作家。原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  相似文献   
995.
动态集锦     
周明 《出版参考》2010,(10):39-40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重新关注报告文学。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刊发《哥德巴赫猜想》的盛景。30多年过去了,这篇报告文学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奋斗。两位先生将长垂史册。  相似文献   
996.
《报刊之友》2010,(8):220-220
赵锦荣(野畴),现代企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专家评委等。  相似文献   
99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广大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中涌现出一批文艺创作人才,通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等各类文艺创作,积极反映法官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998.
《全国新书目》2010,(3):7-7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洛·斯戈隆日前去世.享年79岁。他的葬礼近日在意大利乌迪内市举行。斯戈隆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著有30多部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3部意大利弗留利方言小说,以及多部文学和艺术评论集。斯戈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满怀真挚情感,曾多次到中国旅行。他的两部著作《春蚕吐丝》和《第十三夜》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相似文献   
999.
张述民 《青年记者》2003,(10):21-21,27
综观中外新闻发展史,大凡广为流传的经典名作,绝大多数都适当运用了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人过目难忘。我们每天接触的大量新闻中,占相当比重的作品之所以可读性差,不受欢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形式僵化,枯燥乏味,缺少文学形象塑造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