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劲松小区,潘家园东里2、3号楼东侧,有一处陵寝建筑遗迹,据载为清初著名的肃亲王豪格葬处.建筑目前仅存大殿、东西配殿以及东侧一段保存比较完整的风水墙,墙体表面为红色,另外潘家园东里2号楼,东侧残存有一小段墙体.  相似文献   
242.
任佩 《云南档案》2011,(11):31-34
<正>一直以来,对于故乡的古道,我总有一种敬畏和向往的情结萦绕在脑海深处挥之不去,难以忘怀。我曾屡次亲临其境,深入探访,在荒野上穿行,在河谷间跋涉,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古道的难行。我力图透过古道上那些残破的关隘、桥梁、哨卡、客栈、村落、驿站等在人们的记忆中难  相似文献   
243.
殷实 《大观周刊》2011,(50):64-64
本次调查围绕对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地区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尤其是五大宫调的关注,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包括对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访问,文化遗迹的实地考察,相关演出资料的搜集,我对海州古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五大宫调等艺术形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政府的对古城的规划和现有的保护措施也让我对海州古城的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44.
《生物学教学》2014,(2):70-70
据2013年9月3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美、加、澳等国古生物学者近日宣布,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恐龙山镇发现了珍贵的侏罗纪古白蚁啃食恐龙骨的遗迹化石。这一遗迹化石被命名为“东方饕餮迹”,距今约1.95亿年。它的发现为白蚁这种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起源于侏罗纪或更早的假说提供了化石证据,也为白蚁作为恐龙遗体的重要分解者的观点提供了证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上。  相似文献   
245.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冬奥组委会)入驻首钢园区以来,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便成为首钢工业旧址上的标志性建筑,也使这个首钢老工业园区重焕生机。这种工业遗迹与现代化办公环境的相互融合,是中国推动城市发展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246.
漫话花儿市     
正花儿市在原崇文门外,作为地片名,泛指现在的国瑞城、新景家园、枣苑、富贵园、虎背口等小区所在的范围;作为街名,具体是指现在的西花儿市大街和东花儿市大街,总长约1.8公里。现在该地已是高楼林立、商业服务业发达、人口密集、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心城区,东西花儿市大街也成为重要的交通干道。这一地区在现代文明的背后却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街道、小区散布着不少历史遗迹,一块砖、一片瓦、一座石碑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诉说着那引以为傲的逝去的辉煌……  相似文献   
247.
超新星遗迹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银河宇宙线的重要发源地,基于目前的理论和大量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论文对已知超新星遗迹的观测和理论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超新星遗迹的分布,同时也统计了超新星遗迹的高能观测信息,旨在为将来超新星遗迹的辐射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8.
正上期我们游览东晋的王谢故居,说到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书圣王羲之和南京的一些往事。南京这座文化名城,还与"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作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着深厚的缘分呢。今天,吴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寻找一下颜真卿留给南京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249.
梅辰 《收藏》2006,(9):119-121
从本期起,《收藏轶闻》开辟《鉴赏故事》及《骗术揭秘》子专栏、连载梅辰女士,王信堂先生的两组文章,内容关涉文博及收藏领域正反两个价值体系,梅文叙述当代文博大家考察、考证、考释历史遗迹、遗物、文献的重要经历,从中可见他们对中华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孜孜推求文物鉴定与考古真理的大家风范;王文则在对自己多年收藏经历的讲述中揭露古玩市场的种种骗术,暴露了文物造假者,售假者的鬼魅伎俩,读者能从这些故事中获得文物鉴定方法以及实战方面的启迪。 《鉴赏故事》是从作者还未付梓的新著中选取出来先行刊登的,为使本刊读者先睹为快,梅女士已授予本刊在我国大陆中文简体版期刊中的独家刊载权,也请媒体同行对作者的著作权予以应有的尊重;王先生的长文也是为本刊撰写的专稿,在此一并感谢作者对本刊的信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0.
1.化石为何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骨骼、贝壳、鳞片、茎、叶等坚硬部分的古生物遗体,少数是古生物的足印、卧印、虫穴、粪便等活动遗迹,这些东西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及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或印痕,成为了化石.可见,要保存古生物的遗体,必须使其隔绝空气(即处于还原的环境)及保持适当的温度(温度太高会损坏遗体);要保存古生物的遗迹,必须先进行慢慢填充,初期阶段压力不能太大,不然会使遗迹消失.只有在沉积岩的形成中,才能达到以上要求,岩浆岩和变质的形成,都与岩浆活动有关,而岩浆活动往往伴随着高温与高压及氧化环境,这些都阻碍着化石的形成,故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