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蕊 《中文自修》2012,(3):44-47
散文带你寻找幸福。写散文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记得穆勒好像说过这样的话,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者猪有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42.
石榴     
郭沫若 《少年月刊》2011,(Z3):34-35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相似文献   
43.
正一日清晨,我起来上厕所,刚拉开房门,又像触电似的将门关上并扣紧了门栓:一只浑身布满金钱环纹的豹子,正卧在我的院子里呢!我好生奇怪,忍不住从窗子里往外看,它的一条腿血肉模糊,原来是一只残疾豹!它见我隔着窗棂注视它,便挣扎着向院子里那棵石榴树挪去,我很纳闷,开了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石榴树下,躺着一只小  相似文献   
44.
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该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古人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可见古人已经关注到文体特征。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立足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教学,就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品味和习得语言。2013年10月,我所在的"张敏华名师工作室"在苏州市  相似文献   
45.
正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方式比较单一,过程比较单薄,使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始终被高耗低效的问题所困扰。那么,如何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此,我提出几点思考:一、读思互通——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的过程应该学会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不能说是真正的阅读。的确,如果只读不思,承载着作者意思或情感的文本极有可能异化为"文字的排列"。学生无法  相似文献   
46.
种一棵树     
一个人一生中应种一棵树.莺飞草长的季节,我带学生去郊外踏春.春风化雨,万物滋长,大地上的生机和绿意令学生们游兴高涨,他们爬山涉水,扑蝶采花,流连忘返.路边有几个农民工在栽树.他们用铁铲和铁锄挖坑,填上肥泥,把小树苗栽上去,浇水……学生们从旁边经过,对农民工的植树活动既不好奇,也不关心,跟看见他们在城市里掘地、通下水道、搬沙、拆房一样,几乎视而不见.我心里有点失望.在集中休息的间隙,我问他们:谁曾亲手栽过树?他们都摇头.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同学说:我在花盆上栽过一棵石榴树!  相似文献   
47.
鹦鹉     
张华有白鹦鹉,华行还,鸟辄说僮仆善恶。后寂无言,华问其故,鸟云:"见藏瓮中,何由得知?"公时在外,令唤鹦鹉,鹦鹉曰:"昨夜梦恶,不宜出户。"强之至庭,为鸱所攫,教其啄鸱喙,仅而获免。——《异苑》  相似文献   
48.
2011年版课标中对修辞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修辞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实际运用的需要,从所遇到的言语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地讲授与操练。这一建议有两个要点:一要根据实际需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修辞知识;二是学习修辞知识的途径,须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49.
<正>无论是视觉娱乐还是文字阅读,想必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接下去的情节早已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事实与预想完全吻合,一马平川,可以将你的情节预估到底,还有什么期待的理由?作文其实也一样,苍白总是乏味的,需要点技巧,或铺设,或曲折,或隐晦,或暗示,不一而足。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利用暗示这一写作手法来增添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50.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