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乡与故乡     
离乡有多愁?思乡有多苦?美丽的新疆,雪山巍巍,草原广阔,蜿蜒的大路被数不清的绵羊占据。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常见到羊群后面跟着牧羊人,手拿皮鞭抽打公路,皮鞭反弹回来,在空中发出"啪"的声响。这声音干脆而响亮,羊儿们闻声你追我赶地向前冲,几分钟工夫,羊群便过了马路。羊群消失在视线里,我才想起  相似文献   
52.
正这个时节,傍晚走出家门,用手遮了遮眼睛,太阳远未落山,兜头洒下来一片金光,朗朗晴天,白日被拉得这样长,不由得感叹春日正好,于是就又动了北上的念头。大约每年春末的时候,我总会去一趟北平。我有一个朋友,大约活在民国时期,只愿称那座城市为北平,我也被他染了习惯,倒不是他自称的那一派"民国余孽",只是每每想起《京华烟云》里姚木兰约人在北平的春天  相似文献   
53.
钮先铭 《老年教育》2014,(12):10-12
<正>下面的文章摘自钮先铭先生的回忆实录。日本刻意隐瞒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后一个月,我奉召自法国返回中国,参加了上海淞沪战争和1937年末的南京保卫战。不幸的是,日军以其野蛮人加上文明的智慧与武器,我们打败了。而我个人则躲进寺庙里,装了八个月的和尚,才得以逃出虎口。这里,我有一个感想兼感慨!  相似文献   
54.
正2013年11月1日晴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瓜果飘香,十分惹人喜爱。一个薄雾的早晨,我来到了舅舅家的果园里,一进大门,果子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站在果园门口的石凳上,踮起脚尖向前眺望,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远处的柿子树。深棕色的枝丫上挂着一个个红似火焰的小灯笼。柿子树下的葡萄藤架,葡萄也成熟了,绿中透黄的葡萄叶子中间,挂着一大串一大串晶莹透亮的葡萄,就像一串串紫珍珠。你别看它们熟得晚,那可是国家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呢!  相似文献   
55.
正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了把紫砂壶,非常喜欢。睡觉时,他把紫砂壶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梦里一个翻身,紫砂壶的盖子不慎跌落。被惊醒之后,他既心疼又气急败坏,没有了盖子的紫砂壶还有什么用处?于是一甩手将茶壶丢到窗外。第二天早晨起来,却发现茶壶盖子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想起已经丢到窗外的茶壶,他又悔又恼,抬起一脚将盖子踩碎。吃完早饭,扛着锄头出工,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  相似文献   
56.
正同学们,这只穿靴子的猫,你们肯定很熟悉了吧?上期我们提到,《灰姑娘》的故事经由17世纪的法国《贝洛童话》传遍世界,《穿靴子的猫》同样出自三百多年前的《贝洛童话》。因为这只聪明的猫,一无所有的磨坊主小儿子得到了国王的青睐,娶到了美丽的公主,还占有了食人妖魔的城堡。无独有偶,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流传着一则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穷得叮当响的艾木台克只有一棵石榴树,有一天,他抓到了偷石榴的小狐狸。小狐狸  相似文献   
57.
<正>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紧张,还是最边远的农村学校,那得投入多少银子呀!这样的校园别说是在农村,就是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里  相似文献   
58.
佚名 《课外阅读》2012,(6):54-55
当老师两个月,当班主任两个月减三天,感觉每月的班主任津贴完全不能抚慰我受伤的心灵,但班级的孩子们却可以。蚊子咬今天我进教室,一个豆丁大的学生跟一个女生打架。我问他为什么欺负女生,  相似文献   
59.
A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4.初步感知课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和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60.
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处理文章第三节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与石榴树不同时,这样作结:如果说石榴树是可怜、可悲的,樟树则是可贵的;如果说石榴树是品质低劣的人,樟树则是品质高尚的人;如果说石榴树是恶习难改的人,樟树则是永远纯洁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