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明尧 《文化交流》2008,(11):73-75
新近刚出版的《海宁十景》一书,书的封面题签,内页每一景的书法,笔力遒劲、洒脱厚实,真不敢相信这是94岁高龄的沪上文化老人周退密先生新作。我与周先生交往多年,这次我负责策划、责编的《海宁十景》,  相似文献   
32.
仲威 《收藏》2009,(11):90-94
在椎拓之后对拓本进行后处理,属“作旧”范围。常用作旧假冒方法有: 1.染色熏香法 一般用茶叶、颜料、瓦花、矾水、墨水等物染纸,或用烟草末、熏香等焰火逼脆、熏黄纸质。此法在字画作旧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33.
凡是学习书法,必从临摹碑帖人手。经典的碑帖是将自然现象中的美感和人类的思维巧妙组织而成的结晶,是前人优秀的成果。临摹碑帖是继承前人成就的必经途径。笔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体会如下:一、临帖之法,孙过庭有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说的是看帖要精细,精细则下笔稳准,毫厘之差神情顿异。临仿要相象,相象则能得形态,形之能得,精神自出,故临帖时不能妄以己意为之,应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亦步亦趋,直至心手相应。临帖还须有“广博”历程,就是选择多种历代名家碑帖,逐家临摹,不仅要做到要临  相似文献   
34.
伊藤滋  贾梅 《收藏》2006,(4):94-95
在奈良、镰仓和江户时代,很多中国文物流入日本,使日本的文化繁荣起来,在书法方面尤为显著。 奈良时代(710~794年)传入了王羲之的书法摹本,镰仓时代(1192~1336年)传入了宋代黄庭坚和苏东坡等的书法拓本,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传入了元、明诸家的法帖,而近代日本书坛受中国影响更大。下面从碑帖方面简单回顾一下明治(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和昭和(1926~1989年)时代日本书坛的动向。  相似文献   
35.
《龟龙馆贴》是明末清初河南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一部重要书法作品刻贴。本文从《明史》、《清史列传》等历史文献资料出发,考证了《龟龙馆贴》 所收录的作品、传刻情况及其文献、艺术价值,填补了学术界对王铎书法研究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36.
《汉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立于山东东平县,为我国古代著名碑刻之一。《汉张迁碑》书体呈方形,结构整严,端正朴茂,呈阳刚之气。其用笔亦以刚为主,运笔朴拙,刚劲沉着,兼有篆意,骨力雄健,在汉碑中尤属别致。  相似文献   
37.
王祥之,字振羽,号竹堂散人,1941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被二十余家书画院、书画协会、书画报刊聘为艺术顾问。他9岁习书,几十年潜心翰墨,临池不辍。他尤其注重以碑帖为师,在碑帖中体味,于碑帖中探求,从碑  相似文献   
38.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进行交际、记录语言和信息的特殊符号,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嬗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起点。有了"隶变",才有了今天的汉字,它实现了汉字构字法的新突破。"隶变"的踪迹,亦可在经典碑帖中洞见。  相似文献   
39.
现当代书法法帖教学困难重重,如何在史料缺乏和历史作假的客观条件下,以颜真卿字的真伪为例,做简单梳理,指出书法法帖的取法问题,便于法帖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40.
莫友芝毕生从事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著述等身。尤为可贵的是,他千方百计搜求黔中地方文献,得友人资助刊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史遗产。重要成果有《黔诗纪略》(贵州明代诗歌总集)33卷,周渔璜《同野诗集》4卷,《雪鸿堂诗搜逸》3卷等。在江宁书局、苏州书局和维扬书局任总纂,主持校勘和刊印三部巨型史籍《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隋书》,贡献巨大,功在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