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诗经>在周代是入乐演唱的乐歌,从<风>、<雅>、<颂>的分类到<诗经>的存在形式都说明了这一点."诗"和"乐"相结合,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儒家用诗传统的影响,以及周代雅乐的消亡,<诗经>的音乐特色逐渐消失,歌词内容的政治道德伦理意义日渐突出,<诗经>成为了一部政治道德的寓言.  相似文献   
52.
《韩诗外传》和汉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孔孟时代,《诗》已被看作周王朝时代的经典文献,《诗》不是诗,故《诗》亡而《春秋》作,嗣后没有《诗》和诗人。屈原等人得诗人之心,无诗道和王者之迹,因此是辞人,宋玉至汉无诗人之心因此作品叫做赋。汉代为了与周比隆,因周而治,故取经营常道的周代典秉为经,《诗》关王道,故为六经之首。又为了约束丰沛集团和开国功臣,汉代逐渐加强帝制,以礼治国。因此,为汉代政权服务的用《诗》解《诗》人被列为学官,但由于后代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故学官三家皆失传。外传突出地强调了礼的作用,礼是核心。乐是从属于礼的教化工具,所以礼乐并称,但礼乐又要适时而变,因时而用。在天人关系上,外传强调人力、民力的作用,全书带有资政美刺的深刻包含,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外传在某种意义上对先秦的文化进行了综结性分析,因此很多观点具有科学性,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外传体现了汉代学官传《诗》的大《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
论《诗经》的理性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要》代表着我国早期的化形态中的理性精神,本从四个方面对其表现特征加以阐述,即:一重人事而轻神事,对现实政治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二追求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境界,显现出人的觉醒与对民主的启蒙;三重礼乐化,表现出人类自觉的对“善”的追求精神,四把道德要求与现实功利目的统一起来,形成情与理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54.
一个民族的美学价值指向与该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息息相关。该文将传统美学的一些基本命题放入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之中,以阐释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这些基本命题对我们这个民族人生价值理想和生命感悟方式形成的影响。从人文—社会学角度观照传统美学的基本命题,自有其相应的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现了天地合祭。从牛弘、宇文恺、魏徵、颜师古等人明堂方案上看,隋唐明堂建筑形制、明堂礼典施行的论争本质是权力之争。从礼仪空间上看,隋唐明堂祭天礼秉承天上秩序象征“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宣读时令、举行朝贺又象征了人间秩序“皇帝”权力的正统性。武则天明堂沿袭魏徵、颜师古“义以随时”“自我而作”“圣情创造”的礼乐美学思想在形制、礼典上有所创新。武氏明堂的完成把儒家礼乐美学对明堂的想像付诸实践,终结了隋唐儒生明堂建制的论争。这一过程表明专制社会国家礼乐体系服务于皇权,国家礼制建筑、仪式空间体系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隋唐礼制建筑与礼仪空间所表达的主要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56.
北朝多民族空间中,诸种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出突破陈规的创新意识。在以礼乐为核心的北朝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形成了一些具有核心意义的文化特质(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称之为“文化模式”)。最具核心意义、堪称北朝文化模式的,便是通脱不固的实用理性,它融汇了儒家思想重现世、重视实际事务的成分,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固有的重利尚实观念。这一文化模式深刻渗透进了此期的文学精神之中。不同于南朝文学逐渐强调文学的无用之用,北朝文学是有用之文学,主要为传情达意而作。注重创新,重功利、重实用,主张文质互生、不以文害意,总体呈现出质朴的风格,这都与北朝文化的实用理性精神相关。  相似文献   
57.
“郭店简”与“上博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出土文献。从内容来看,它们收录了一批先秦儒家文献,对于今人了解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郭店简”继承了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在化重构,通过“以情释乐”,将情感树立为音乐得以产生的形下本原以及乐教得以生效的前提,深化了儒家乐教的内在转向;第二,“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收录了一批极可能是孔子本人对《诗经》中诸多篇章的解读,能对今人探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含义、郑声与郑风之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作为发端于轴心时代的言说样式,文言,是人类以“终极关怀的觉醒”为基,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超越和突破原始文化的新文化样态。基于此,文言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类在向善向上的终极追求里,以礼与乐,将“仪式”显示在生活的中心,从而建立伦常德性的美学范式。本文拟从“礼”“乐”两方面,从文言初始形态入手,理析文言教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9.
礼乐文化当中包含了非常多深奥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真正把礼乐文化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有助于真正讲好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理论命题以及实践命题.本文主要综合了道德和法治教学的社会实践,研究探析了礼乐文化真正融入道德和法治课堂的途径以及策略,以期取得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6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旋律,而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儒家礼乐文化的积极作用。儒家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贵和”,可以用来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礼乐文化中秩序、责任、差异、融合的思想,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