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参工作是党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舆论监督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广大人民群众寻求诉求的渠道,是我们报纸自身体现权威的载体.内参报道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责,已成为党报增强战斗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2.
一日之计在于展。每天清晨,全国的晨早报人把一份份饱含墨香的信息早餐送到千家万户。通过报纸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发布时政消息,反映社情民意,读早报已经成为成千上万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早上出版的都市类报纸上百种,其中带晨或早字的有三十多种,每天出版上千万份,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地区,是报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3.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它的运用与发展使社情民意有了更广泛、更自由的表达平台,成为公众行使参与权与监督权的新范式。如何应对变化的执政环境,引导社会舆论,确保社会稳定,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领导干部不仅要认知网络媒体.更要学会运用、用好和管理好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24.
俞佳友 《中国记者》2012,(10):47-48
2012年,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广大党员的信任下,我作为浙江省5万多名宣传文化系统人员中的一员,荣幸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职责之神圣.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做一名好记者是我的最高理想,帮助别人是我的最大快乐.我经常问自己,当记者为了什么?我想,就是要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做到执行力、公信力至上.怎样当一名好记者?那就是要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倾听群众的呼声,走进百姓的心灵,因为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根.  相似文献   
25.
秋子  丁俐 《新闻前哨》2012,(5):87-8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提高公信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途径的探索中,襄阳日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担当"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襄阳日报从2011年年初始,开设“党报有约”栏目,每期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报社牵线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企业、人部门、到社区、下农村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情况,交流意见,使民意直接上达,促成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围绕此举产生的“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的主题系列报道,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受到上上下下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6.
陈方 《学习之友》2012,(10):50-51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民调报告公布:代表中国都市高端生活水平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居民生活感受呈现两极化。调查报告将受访者分为体削内、体制外两大类,体制内人士即党政事业单位的“公职就职者”的“个人住房”、“看病就医”、“学习就业”等6项指标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27.
140字的简短手指运动,正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给社情民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也给我们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8.
反映舆论:传媒有效引导舆论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媒一直以来重视舆论引导作用。但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呢?在当前轻“反映”重“引导”的媒介舆论氛围中。本文从分析媒介社会属性、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探讨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的关系,指出应该强调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将反映舆论作为舆论引导的前提.使媒介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渠道。才能使舆论引导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徐曼  朱玲 《河北广播》2008,(3):28-30
和谐需要沟通,需要理解,而广播恰恰是一种最适合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渠道,保定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的《行风热线》节目,让政府职能部门与广大群众直接对话,给普通民众提供了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为政府搭建了了解社情民意的快速通道。它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缓解了矛盾、增强了凝聚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0.
刘婧 《湖北档案》2011,(8):12-14
2008年6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首次和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意,是一个重要渠道。”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再次提到:“政协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互联网因其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