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65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道教自创立之日始,即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洞天福地”为崇拜对象,以山的“仙灵性”、“苞养性”为崇拜内涵,以祀神山居、入山修炼为崇拜形式的山崇拜信仰。考察了山崇拜信仰的形成原因,同时也分析了山崇拜信仰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先秦神话人物西王母是道教尊崇的女仙,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的神仙境界。先秦时期的西王母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西王母神话充满对神仙世界的丰富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宗教观念。道教对先秦西王母神话进行了吸纳改造,赋予西王母统领女子学仙者最高权威的女神形象。道教认为昆仑山为天之中岳,乃西王母统众女仙所居之地。道教宣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都归属西王母管辖,而西王母所居宫阙,就在昆仑山墉城之内。在魏晋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各派中,上清派尊崇西王母奠定了道教西王母崇拜的基石。上清派三茅君的茅盈、茅固、茅衷和王褒、魏华存都尊西城王君为师,而西王母则是居于上清派诸尊之上的祖师。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神仙形象进行了完美建构,道教女仙西王母与昆仑山叙事是仙山崇拜的典型。道教在秦汉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上,对西王母女仙形象不断润色创新,奠立在神话思维基础之上的道教西王母神话,将道教仙话的想象力、表现力推向极致。道教西王母仙话是道教神仙学说的重要内容,道教赋予西王母神话和昆仑山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3.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解读词人情感密码的重要的依据。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词中的楼意象词相当多,从她们的楼意象与其他意象的组合词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境遇情愁。  相似文献   
104.
蕴涵于文化质的规定性之中的个性文化,作为若干文化个性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文化整体,支撑着人类的文化生态。现代社会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赋予个性文化的构成要求以新的意义。由于生存空间的压缩、涵化活动的加剧、大众文化的进逼,使个性文化的现实境遇更加严峻。在文化多样性日渐衰退、文化养分供给明显不足的今天,对待个性文化的态度事关我们的文化前途。  相似文献   
105.
黄大仙传说与道教神仙观念的统一与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仙(黄初平)是道教众多神仙之一,在其出生地金华、兰溪一带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传说。以前的论者都未曾述及传说内容与道教理论的关系,本文则通过分析诸多传说的内容,认为黄大仙传说与道教神仙观念是一种主体上统一、细节上偏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都市社会带来的生存领城的分野和个体意识囚禁与舒散的张力,是女性意识的温床。赵凝的小说《不明飞行物》注目于都市场景中女性所受到的来自都市社会、男性及士性自身的三重压迫,通过展示城市士性经由自我发现、自我寻找继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迷失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实现女性主体意识完全觉醒和生存境遇彻底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7.
徐莉 《教育学报》2007,3(6):44-48
生活在偏僻山乡的少数民族女教师在追求职业理想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与迷茫。通过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女教师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女教师发展的心路历程不仅透露出传统文化在教师发展历程中的印痕,更显现出当下跨文化语境对偏僻山乡的震荡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主观文化体验的流转起伏,从而折射出文化境遇对一个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心灵归宿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残缺人生境遇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生苦难,当代著名散文家史铁生以其来自心灵深处对命运的感悟,以其独特的解读方式朴素而又真诚地阐释了对人类苦难的理解和救赎,为曾历经残缺人生境遇的大众提供了生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9.
宇进 《教育艺术》2006,(2):39-39
冬天的长春。室外是-18℃的严寒.厅内是15℃的春天。一株株端庄秀丽、素雅大方、风骨里透着丰韵的君子兰.绽开红色的笑脸.扬起绿色的臂膀.喜迎前来参加“中国长春君子兰节”的八方宾客。人有情,花解语。参展的君子兰们似乎在向观众诉说她们多年来的坎坷境遇。  相似文献   
110.
灯下不寂寞     
有多久的日子,我们竟忘了头顶上,有这么温柔曼妙的东西,由微风所放牧,日复一日,以新情节、新图案翻版;日复一日,以即兴的方式,做戏剧性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