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906篇
科学研究   132篇
各国文化   57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神奇的双锥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篇值得一谈的文章,对我们启发学生思维,开展探究学习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42.
花是幼儿在自主画中乐于表现的内容。我们设计了《神奇的花世界》主题活动,意在引导幼儿在自主性绘画中能表现出形态各异、神奇有趣的花,丰富幼儿对花的表象,激发幼儿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943.
本文从杜甫一贯倡导的诗歌“有神”的主张入手 ,通过对传统文艺理论纵向的历史考察 ,进一步探本求源 ,指出杜甫有神说的美学渊源既可追溯到先秦 ,又从六朝的形神论发展而来 ,还直接继承了王勃关于“有神”的文学主张。杜甫的“有神”说体现了盛唐诗人的美学追求 ,对后世美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从《形影神》组诗看陶渊明超越死亡忧惧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影神》组诗阐述了陶渊明“生必有死”的理性生死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超越死亡忧惧的三种方式;组诗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反对“惜生”,而是反对“营营以惜生”,重点当在“营营”二字上;“形”、“影”、“神”三者代表了陶渊明自身思想和行为上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5.
尹湾汉简《神乌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赋》,有很珍贵的文献价值。本文首先在滕昭宗《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的基础上,力求正确解读此赋;其次从“乌”所负载的政治、伦理内涵,先秦至汉东海一带逐步形成的双重文化性格,以及西汉元成之世的社会状况,分析该赋产生的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并对其创作目的实行历史的透视;最后从赋家叙事、通假字的运用、通俗赋及其发展等诸方面,论证《神乌赋》的出土,对重新审视赋文学的发展状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6.
“九”字的演化引伸是从实数的九到多数、极数乃至神秘的、种化的“九”;而神话形象发展的最高阶段正是符号型。故屈原《九歌》中的“九”并非传说定论中所认定的实数的九或是多数的九,这里的“九”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神的符号。《九歌》即“神的颂歌”。  相似文献   
947.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948.
《南史·孔范传》云 :“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 ,执城主庄元始。”所述为隋灭陈之役。文中庄元始三字殆误 ,当作黄恪 ,理由如下 :一、《隋书、贺若弼传》云 :“袭陈南徐州 ,拔之 ,执其刺史黄恪。”又《北史·贺若弼传》同。又《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正月条亦云 :“贺若弼攻拔京口 ,执南徐州刺史黄恪。”是诸书皆作黄恪 ,唯《南史》作庄元始 ,孤证难持。二、按当时确有庄元始其人 ,然正史无传 ,其事迹唯见于《文馆词林》褚亮撰《隋车骑将军庄元始碑铭》 ,云 :“仕陈之日 ,历官藩府。起家宜都王国常侍 ,稍转内兵参军。属王师伐陈 ,江表初定 ,公乃…  相似文献   
949.
闲闲荐书     
《成长》2007,(10):94-96
《魔鬼辞典》;《芝麻米粒说》;《微物之神》;《法兰西组曲》;《民国十五疑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0.
面对篇幅相对较长的散文教材,经常会出现几种尴尬的教学情景:一是老鼠拖龟,无从入手。由于篇幅长,难以找到突破口,只能凭感觉走,教得一团雾水;二是形神兼顾,心力交瘁。意识到“形”中含“神”,小处着眼,处处兼顾情感因素,一步三回头,教得筋疲力尽。三是问题接踵而至,学生受牵制。主要是教师过多预设问题,限制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权,抑止了他们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