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接新班后,小毅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长得又黑又瘦,但引起我注意并不只是他的外貌,还有他在活动中那种游离的神态以及他那"永远缄默"的表现。我了解到,他的家境不太好,父母早已离异,为了养家糊口,他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去离家10公里以外的工厂打工。他的生活起居都由奶奶照顾。我很同情小毅的遭遇,平时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多吃点饭菜,希望他长得强壮一些,但我很少跟他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一天,我找不着水笔,就在这时,小毅把水笔递到我面前,说:"王老师,给你,笔在钢琴的底下。"  相似文献   
92.
陈李荣 《考试周刊》2013,(23):50-51
<正>【写作导引】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看见一张张面孔从我们面前闪过,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这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着色,摄影师可以用相机抓拍,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出人物鲜活的个性。【思路导航】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这需要借助于生动传神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相似文献   
93.
李国良  刘建龙 《今日科苑》2009,(12):185-185
本文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主要就如何进行人物速写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它对于搞好人物速写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苏七块     
冯骥才 《新读写》2009,(7):76-76
卖茶蛋的“老妪”是一位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苏七块”脾气古怪,“认钱不认人”,但却都有一颗善良的、金子般的心。作者刻画人物采用简笔勾勒,无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还是语言描写,都是抓住特征,画龙点睛;而《老妪》中的“我”和《苏七块》中的“华大夫”,作为衬托,也都是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95.
关于写作,常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或者父母这样要求孩子:写人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这样人物才会显得生动!他们似乎觉得只有这样要求,学生的作文才能生动。可是最后,很多孩子的作文看上  相似文献   
96.
正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和体验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当这种多元遭遇到考试、分数、标准时,往往有所束缚,阅卷教师也常常被参考答案牵着鼻子走。可是,一则寓言的寓意难道只有一种?一句古文的翻译难道一定要缜密精确?一则看图写话定然只有一种想象?反观我们的语文试题,这种僵化的现象却不在少数。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你仔细研究漫画《羡慕》,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则关于笼中鸟和林中  相似文献   
97.
正问题,即学生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它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理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应好好转变教学的思想,应将教材当作学生能力发展的载体,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  相似文献   
98.
蒋丹 《新读写》2008,(4):40-40
蒋丹同学的这篇《心灵贺卡》写得比较感人。 感人处有两点。一、在母亲节,女儿给母亲送了一张贺卡。这是女儿精心挑选的。尽管价格不菲,她还是买了下来。送给妈妈时.还“很兴奋”,还“略带点神秘感”。文章通过“挑”贺卡的过程叙述和“送”贺卡的神态描写,反映了女儿对母亲的爱,应该说是能感动人的。  相似文献   
99.
时下,"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特级教师丁有宽发表专著,认为:"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笔者有幸观摩了苏州市相城区"同题异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三位开课教师均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切口小,训练实,易操作,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0.
正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或找出感受深的句子。什么样的内容是重点词句,怎样去寻觅这些隐藏在文章当中的金子呢?写人记事文如果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就成了重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一处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联系前文,我们反复阅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在废墟中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